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化工新材料产业
2021年01月29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宋铁毅
●行业仍处于价值链中低端水平,但前景广阔 ●央企可发挥优势,助推新材料行业高质量发展 ●将工程塑料、生物降解材料、高性能纤维、功能性膜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电子化学品等作为重点发展的化工新材料领域 石油和化工规划院副总工程师 张 丽 化工新材料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工业中较具发展潜力的新领域。2010年10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该决定初步确定了我国新兴战略产业框架,也是首次将新材料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从战略角度进行重点扶持。 根据我国行业分类,化工新材料范畴包括先进有机高分子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和其他等三大门类。其中,先进有机高分子材料细分为高性能树脂(高端聚烯烃、工程塑料、氟硅树脂、可降解塑料等)、高性能合成橡胶(特种合成橡胶、热塑性弹性体等)、高性能纤维和功能性膜材料等;高端专用化学品主要包括电子化学品;其他还包括石墨烯等前沿新材料。 化工新材料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军工的众多领域,成为我国化学工业体系中市场需求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2019年我国化工新材料主要类别产量接近1900万吨,表观消费量接近3000万吨,自给率约61%。 总体来看,我国化工新材料产品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水平,行业发展仍面临七大问题:一是部分化工新材料已能够自给,但性能指标、稳定性等方面与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二是部分新材料产品单一,系列化程度不高,应用技术研究落后,市场响应能力和技术服务相对欠缺。三是部分化工新材料受限于上游原料,需要消除关键配套原料的供应瓶颈。四是部分新材料产品出现结构过剩。五是部分新材料产品用户黏性高,下游用户接受新产品缓慢。六是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创新能力不强,竞争力弱,研发和设备投入不足。七是战略性、创新性人才短缺,制约企业和行业发展。 同时,化工新材料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将持续拉动需求增长。 另一方面,制造业转型升级带动了巨大市场需求。工信部等部委印发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提出新材料产业的重点任务之一是突破重点应用领域急需的新材料——推进原材料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围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需求,加快调整先进基础材料产品结构,积极发展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品种,提高关键战略材料生产研发比例。 对于中国石化等大型央企而言,发展新材料具有一定优势。首先,技术是新材料的关键,而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成功存在很大不确定性,需要较长时间的投入和积累。大型央企具有资金和人才等实力,承担技术开发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强。其次,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涉及产学研用多个环节,大型央企机构设置相对完备,有利于开展工作。此外,新材料直接应用于终端市场,目前电子信息、轨道交通和汽车等领域的材料生产企业仍面临较高的进入门槛,而大型央企的品牌和产品保障能力有利于快速进入市场。 因此,央企可结合自身优势,发挥主力军作用,集中力量加大投入,攻克新材料技术难题。要结合应用市场,尤其要关注未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发展需求,比如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医疗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行业。 从政府角度看,还可从多个方面助推新材料行业高质量发展。例如,协助组建产学研联盟集中力量攻关;协助国内新材料产品顺利通过下游领域用户认证;对关键核心技术的开发及首批次国产产品的使用给予适当支持等。 (本报记者 宋铁毅 采访整理)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