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2版:中国石化报02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江汉石油工程钻井一公司固井公司通过盘活资源、创新技术、优质服务,打造江汉固井品牌,工作量比上年增长185%

以硬核技术服务勇闯固井市场

2021年01月07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张 欢 陈 卉
16.8K

    张 欢  陈 卉

    “从 2020年1月到现在,我们队一共施工520多井次,单趟最长施工距离800多公里。”日前,江汉石油工程钻井一公司固井公司西南固井队队长何巍告诉记者。2020年,该公司优化人员配置,在仅有153名员工的情况下,实现盈利近5000万元。2020年完成100口井产层施工,比上年增长185%。他们强化技术攻关,构建行之有效的水泥浆体系,用先进技术和优质服务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打造江汉固井品牌。

    想办法干巧活儿

    人均创收130余万元

    2020年,随着涪陵页岩气田钻井提速,固井工作量激增,活儿多人少成为主要矛盾。

    “针对这一矛盾,”该公司经理袁欢指出,“我们一方面调整施工模式,减少必备岗位人员,另一方面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做到一岗多能。”

    该公司调整施工模式,全面改用汽油泵供水,原本需要3人的供水工作量现在1人就能完成。“人手不够,就只有想办法干巧活儿。”何巍说。他们用井队的链条卡来固定下灰管线,避免粉尘伤人,不仅方便安全,还节省人力和时间。从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员工主动性,改造设备、优化生产,用最少的人员干最优质的活儿。

    此外,提升员工一岗多能的技能水平,也使队伍更加精干高效。“原先一趟固井施工需要6台车,每台车配备司机和操作员各1人。”袁欢算了一笔人力账,“现在我们鼓励司机也要懂操作,部分车辆做到1车1人,充分挖掘队伍潜力。”

    为缓解外部工区人员紧张局面,该公司同时推行后勤一体化管理模式。以江汉本部为轴心,选派技术和生产骨干到外部工区填充倒休人员的空缺,让回本部倒休的人员参与本部的生产,保证内外部正常生产运行。“这样一定程度可以解决西南市场人员倒班难的问题,盘活现有人力资源。”袁欢说。

    攻关水泥浆技术体系

    固井优质率100%

    “我们主要吃技术饭,质量是固井的生命。”该公司副经理张伟介绍。2020年,该公司凭借100%的固井优质率稳市拓市,持续创效。

    固井施工要配合钻井过程,向井内下入套管,并在井眼和套管之间注入水泥,用来保护和支撑油气井内的套管,封隔油、气和水等地层。

    水泥浆体系性能的优劣是决定固井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固井技术的核心。2020年,该公司联合一线技术员和科研院所积极攻关,研发多套水泥浆体系,其中国家级重大专项技术纳米弹性凝胶自密封水泥浆体系首次在涪陵工区成功应用。

    “它是水泥与可固化弹性凝胶有机结合体,就像在水泥里添加胶水,双重保险,凝固后的胶结强度更高。”该公司西南固井队技术组组长罗渠华指出,相较于常规水泥浆体系,该体系能将水泥环与套管的胶结强度提升2.8倍,可以避免压裂过程中出现环空带压问题。西南固井队在焦页15-S1井应用这项水泥浆体系,固井质量和后期压裂施工均满足甲方要求。

    以优质服务闯市场

    打造江汉固井品牌

    该公司主体市场主要分布在江汉、西南、清河、坪北4个区块。近年来,该公司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先后在远安、宜昌、贵州等地开辟新的独立市场,签订合同额1200余万元。

    在内部市场,该公司稳扎稳打,精益求精做好技术服务。清河、坪北属于小型化、长期稳定的固井项目,近年来环保要求越来越高,该公司通过持续攻关,创新应用纳米低密度水泥浆体系施工,达到增产、环保、延长油井寿命的要求,受到坪北采油厂的高度评价。

    “依靠我们在页岩气开发领域比较领先的经验技术,这么多年来我们已经形成江汉固井品牌。”袁欢说。2020年,该公司在贵州取得6口井工作量,产值逾千万元。他们在完成固井任务的同时,还凭借多年施工经验,帮助钻井队解决井漏问题,以优质服务获得甲方认可。“接下来在贵州还有10口井,我们对这片市场势在必得。”袁欢信心满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