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运用系统观念创新思维推动老油田高质量发展2025年06月09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王继强
□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厂长 王继强 采油管理五区是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管辖面积最大、开发方式最全、人均管井最多、油气产量最高的管理区,被评为油田“数智油藏经营样板”。从连续多年完不成产量任务,到跃升为油田金牌采油管理区,关键在于采油管理五区坚定不移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以高目标为引领,以主要矛盾为突破口,运用系统观念、创新思维,蹚出了一条老油田精细精益管理路径。 制定“三年规划”,一年夯基础,两年强管理,三年创高效。为了让员工更好理解,将其归纳为通俗易懂的六个字“少干活,多拿钱”。但这并不意味着放松工作要求,而是要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手段来提升工作质效。在这个过程中,坚持以员工为中心,在开发转型、基础管理、信息化上下功夫,为员工减负的同时,产量、效益和员工绩效都得到持续提升。 系统观念、创新思维是管理五区的“两大法宝”。五区稠油产量高,最初,稠油被认定为只能热采,但是随着转周轮次增加,增油效果逐年变差,自然递减率高达20%。为了稳定稠油单元开发态势,采油管理五区打破传统思维,坚定走开发转型之路。通过完善井网、注水补能、冷采降黏、转化学驱,3年时间,稠油递减速度逐渐放缓,产量曲线逆势上扬。这一转变,正是系统观念和创新思维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 基层减负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过去,员工们不分昼夜地维护管线、换盘根、平井场,疲惫不堪。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管理五区从管线更新入手,每年保持更新管线30~35公里,同时在皮带、盘根延寿等方面下功夫,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把员工从低效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此外,还探索出了免维护的小围堰,并进行了多次技术升级,包括预制块、水泥毯等,力求在质量和价格上找到最优平衡点。管理五区在班站优化、业务流重整方面也做了大量系统支撑工作。一方面将部分业务分流到项目组,比如成立大计量项目组、大监督项目组,把量油、取样、化验、监护等工作从注采站剥离出来,探索“管修一体”合作模式,让采油、作业人员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在生产运行中嵌入信息化,实现远程开井、停井、调参,为员工减负,让他们更专注于精细管理。 数智化是减少用工、提升效率的破局点。采油管理五区从5年前就开始了智能油田建设,尝试把管理思维嵌入信息化,经过持续版本升级,最终形成“开发、管理、经营”三大模块,建成胜利油田首个“智能油藏运营管理平台”。真正的智能化并非简单的远程操控,而是对管理流程的整体重塑。要用管理思维架构信息化,把核心业务、核心管理内容系统全面地呈现出来。通过近年来的信息化建设,培养了员工的信息化思维,每名员工对信息化的认知都统一到位了,成为持续推进智能化最可靠的依托。目前,该平台正在边使用边优化,完全架构好后,将会更好助力油田管理运行流程、管理质效、标准化建设。 接下来,采油管理五区要再经过两个精细精益的“三年”,打造无人化、少人化的注采班站,提升管理效能。管理五区干部员工坚信,未来,产量会越来越高,管理会越来越精细,安全底板会越来越牢固,人才支撑会越来越强。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