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华东油气泰州采油厂今年前5个月单位完全成本同比下降,油田综合递减率已连续两年保持负值
用创新和智慧在老油田刻出新年轮2025年06月09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沈志军 耿 捷
□本报记者 沈志军 通讯员 耿 捷 今年前5个月,华东油气泰州采油厂单位完全成本同比下降4%,油田综合递减率已连续两年保持负值。在苏北盆地这片复杂断块油藏区域,泰州采油厂正凭借着创新与智慧,突破重重困境,书写效益开发的新篇章。 苏北盆地油藏具有“小、碎、低、薄、深”的特殊地质特征,导致单井产能低、钻井周期长,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剪刀差,一度严重制约着油田的效益发展。 面对这一困境,泰州采油厂技术人员积极探索增油措施,控制综合递减率。走进地质研究所的会议室,常常能看到技术人员围坐在一起,桌上摆满了各类材料、图纸,各种颜色的记号笔整齐摆放。大屏幕上,油藏构造图如同抽象画一般。泰州采油厂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姬洪明表示:“当工作遇到瓶颈时,团队成员聚在一起交流探讨,能让我们找油的方向更加清晰。” 今年以来,针对老区含水率逐步上升的现状,地质研究所以“油井高含水不等于每个层都高含水”为理念,对老区油藏进行重新评估。例如,2016年11月投产的溪北1井,初期日产液9.8吨,开发后期日产液提升至21吨,但含水率高达95%。为解决中高渗边底水油藏水多的问题,技术团队经过头脑风暴,通过厂院合作,首次引入纳米驱油剂。在生产制度不变的情况下,溪北1井日产液量增长5.4吨、日增油2.1吨,含水率降低7个百分点。 同时,技术人员以“存量挖潜、效益开发”为核心,在综合分析不同构造位置的地质特征后,锁定了侧张2-斜2井。这口位于油藏西部断层夹角较高位置、含水率高达73%的油井,通过实施补层合采等挖潜措施,日产油从2吨跃升至6.8吨,稳产至今累计增油近400吨,单井产能实现了质的飞跃。 泰州采油厂目前拥有6个常规油田、20个单元。数据显示,探明未开发储量仅1857吨,在60美元/桶油价下可动用储量464万吨,可部署油水井仅55口。面对“新井少”的现状,泰州采油厂坚持“新井少,更要打好”的原则,今年已在张家垛、吉沟等区块投产新井7口,日增油76.6吨。其中,张3-9井投产128天累计增油1430吨。为确保钻井方案顺利实施,提升钻进时效,生产管理室与地质研究所的工作人员频繁奔波于各个钻井平台,及时优化钻井工艺,今年以来平均钻井周期比设计周期缩短18%。 对于一个开发了50多年的老油田,加快老区勘探开发,将老井变“新井”至关重要。采油厂从油藏描述入手,集合钻井工程、测录井等专业力量,精细优化侧钻开发设计。以2011年9月投产的张2-2B井为例,侧钻前日产油仅0.9吨,技术人员通过精细刻画油藏,对比周边井单砂体,确定侧钻方案,完善了张2断块构造中高部位开发井网。刘娟等技术人员在三维地震数据、岩芯分析报告、测井解释图件中寻找最优方案。姬洪明介绍:“张2断块地层倾角40度,靶点处油层深度预测难度大,深度误差易导致靶点落空。”侧钻过程中,刘娟与同事们紧盯现场,实时计算地层倾角,精准控制侧钻轨迹,取得了平面上提前9米进油层的优异成绩。5月31日,张2-2B井日产油4.8吨,阶段累计产油超800吨。近两年,已有12口老井通过侧钻重焕生机,年增产2.38万吨。 产效益油,也要干效益活。在保障油藏开发需求、工程工艺可行、生产运行安全平稳的前提下,采油厂周期性调整生产运行参数,最大化发挥资源价值。 在帅垛东线产建推进过程中,曾经的重要线路——穿越段线路如今却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阻碍。帅垛现场巡检班挖掘内部电网潜力,锁定5处穿越关键节点。在采油厂一体化协同运行模式下,现场勘察、方案对接、施工单位沟通协调等工作仅一天就全部落实到位。施工当天,仅用7个小时便完成吊装、登高、破土等作业,内部电网承载电流能力翻了一番。 洲城联合站也面临着高耗电量的问题,站内多余的处理水通过注水泵输送至西边城中转站,能耗较高。而去年底建成的角墩子光伏发电站运行后电量有盈余。洲城现场巡检班班长郎东介绍:“我们在原有管道上新增通往角墩子的支线,并加装自动控制系统,让多余的处理水就近回注,充分利用了绿电。” 从纳米科技到断层夹角、从井筒重生到绿色转型,华东油气泰州采油厂用创新的刻刀,在传统油田刻出新时代的年轮。姬洪明在油藏模型前感慨:“这里每一吨油都饱含智慧,每一度电都闪耀着效益之光。”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