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8版:中国石化报08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万里318国道“第一站”的三次“蝶变”

2024年02月07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陆佳宏
16.8K

青卫加能站全貌。

    □陆佳宏 文/图

    蜿蜒万里的318国道,被称为“比记忆还长的路”,一头是国际大都市上海,一头是西南边陲日喀则市。在这条“最美景观国道”两侧,诸多戴着“红帽子”的中国石化加能站日夜为奔波的车友倾情服务,为人民美好生活加油助力。

    上海徐泾镇,被誉为“万里国道第一镇”,上海石油青卫油氢合建站就坐落于此,是国道起点的首座综合加能站,为往来全国各地的车辆提供加油加氢服务,也为来自五湖四海的车友提供周到、暖心的服务,不断擦亮中国石化金字招牌。

    每座站都有故事,青卫加能站的“蝶变”历程,正是中国石化品牌升级的生动演绎。

    第一次“蝶变”戴上“红帽子”,开启新提升

    青卫加油站始建于2001年,是一座社会加油站,投运次年,便被上海石油整体收购,戴上了中国石化的“红帽子”,从此开启了成品油零售量一路高歌猛进的模式。到2011年底,青卫加油站成品油日均销量从3000升攀升至35000升,10年销量增长超10倍。

    “加入中国石化大家庭后,加油站信誉、服务有了质的变化,品牌效应立刻显现。”青卫加油站首任站长吉建明介绍,当时,依托大虹桥开发区的独特优势,沈海、沪渝、京沪等高速公路距离加油站不远,来自全国各地的车友因为信赖中国石化,成为加油站的忠实客户。同时,加油站开展服务提升行动,实现加油流程规范化、日夜营运标准化、优质服务个性化,销量一路飙升。

    吉建明回忆,很多物流大中型企业相信中国石化的信誉,认为中国石化油品质量、计量有保障,还有定点积分加油优惠,持中国石化加油卡享有“一卡在手,畅行全国”的无忧体验。加油站还为大客户提供加油卡代保管服务,“记得很多交通物流企业有数十张乃至上百张加油卡,一一对应车牌号加油,加油站就像大管家一样,帮助客户管理加油业务。”吉建明说,客户放心、员工满意,青卫加油站迎来了销量增长的首次“蝶变”。

    第二次“蝶变”引进“非油品”,实现再飞跃

    自2008年底开始,中国石化在加油站开设易捷便利店,全面打造“汽车生活的驿站”,为车友及百姓购买生活物资提供方便,搭建“人·车·生活”生态圈。青卫加油站是上海石油首批开设易捷便利店的加油站之一,由此开启了第二次“蝶变”。

    “刚开设便利店时,商品不算丰富,当时加油站柴油销量已达到加油站总销量的三分之二,进站消费以卡车司机居多,便利店开门迎客后,方便面、火腿肠等速食商品成了畅销品。”时任站长杨军说,车友对加油站“夏天有冰镇饮料、冬天有姜茶热饮”的周到服务赞不绝口。

    在接下来的便利店业务运营中,青卫加油站易捷便利店严格遵循中国石化“万店无假货”的非油品经营原则,与“每一滴油都是承诺”理念一脉相承,深深烙在了车友及周边居民的心中。

    时任片区经理金伟锋说,有了非油品业务后,“油非互促”营销活动在青卫加油站也迅速火爆起来,“加油赠好礼、加油送洗车、个人加油卡开通便利店消费功能等吸引了大量客户群体”。他介绍,青卫加油站场地大,能同时停下10余辆大型货车,司机们也愿意到加油站加油、购物、休憩。

    在油非互促效应下,青卫加油站油品零售量在2011年达到近万吨的峰值。此后,随着国家会展中心启动建设,徐泾地区大量工厂企业外迁,大型物流企业纷纷搬迁至10余公里外的华新镇,青卫加油站柴油销量逐渐下降。

    在柴油、汽油客户的“博弈”转换中,青卫加油站运营的第二个十年,加油站零售柴汽比从2011年的2∶1,逐渐转变为1∶2,客户群体发生了根本性转变,2022年,受疫情防控因素等影响,青卫加油站销量跌至谷底。

    这一次,青卫加油站抓住新能源发展的契机,于2021年建成油氢合建站,迎来了第三次“蝶变”。

    第三次“蝶变”供应“氢能源”,激发新动力

    如今的青卫油氢合建站是一座集加油、加氢、售卡网点、易捷便利店于一体的综合加能站,也是一座服务进博会、服务员工、服务新就业群体的爱心驿站。该站19名员工积极响应“双碳”行动号召,抢占新能源发展高地,立足岗位、务实创新,念好“氢、情、亲”三字诀,蓄势激发新动力,努力创建上海石油一流班组。

    2021年10月起,青卫加油站成为上海石油首座同时具备35兆帕和70兆帕高压氢加注能力的油氢合建站。2022年9月,该站向首款市场化运营的氢能源商务乘用车加注氢气。2023年2月,两辆氢能源公交车在上海青浦20路公交线路上试运营,所加氢气就来自青卫站,这是上海石油首次向城市公交车供应氢气,氢能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目前,青卫站日加氢量近700千克。

    近两年,青卫油氢合建站持续探索“以油育氢、以氢促油”的新路,2023年比2022年供氢量增长176%、油品销量增长29%,已恢复至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

    在服务客户方面也更有亲情特色。“郑师傅来啦!天儿这么冷,进我们爱心驿站坐坐,暖和暖和。”数九寒冬,年轻的站经理张雅婷热情招呼环卫工人郑师傅,他时不时会来青卫站续点水、歇歇脚。爱心驿站里配有空调、微波炉、小药箱、冰箱,还有沙发、按摩仪、杂志等,提供热水热饭、手机充电、应急药箱等暖心服务,专门供环卫工人、网约车司机、外卖“小哥”等户外劳动者休憩。张雅婷还会组织站里员工包饺子,邀请经常来站的环卫工人品尝。青卫油氢合建站已成为户外劳动者的“温馨港湾”。2022年,该站挂牌上海市总工会“户外劳动者爱心接力站”,在万里318国道起点,持续为中国石化品牌增添服务社会的亮色。

    现在,青卫油氢合建站更是围绕国家会展中心的展会经济效应及虹桥交通枢纽的辐射作用,每逢进博会等各类展会,积极承担展会保障工作,组建保障志愿服务队伍,为展会车辆开辟绿色加能通道,还配备了含有80多种语言的翻译机,并配置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等急救设备,为顾客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

    近日,上海石油决定利用青卫油氢合建站辅助用房建设新配套服务设施,快餐店、自助洗车机、司机之家等都会在站内建成。该站即将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客,迎来新的“蝶变”。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