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燕山石化炼油厂高级技师刘劲松从业25年,是个有名的“攻坚硬手”。他在技术改造中锱铢必较、力求完美,为企业产品结构优化、油品质量升级作出显著贡献。近日,刘劲松获“大国工匠”称号

“为了加氢技术,我愿意扎根一线一辈子”

2022年01月1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王朝辉 张明慧
16.8K

刘劲松在加氢装置检查换热流程。

    王朝辉 张明慧

    近日,燕山石化炼油厂高级技师刘劲松再次迎来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大国工匠——能源化学地质篇”(第七季)学习活动公布“大国工匠”名单,他榜上有名。

    刘劲松在燕山石化是著名的“攻坚硬手”。他28岁就拿到全国技能比武金牌,25年一直扎根炼油加氢一线,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北京市劳动模范”“集团公司加氢裂化工种技能大师”“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25年,燕山石化中压加氢装置经历了多次技术变革和改造,从加氢改质到加氢裂化,从加氢精制到蜡油加氢、直馏柴油裂化,中压加氢装置可谓是“七十二变”。唯一不变的,是刘劲松的执着坚守和不懈钻研。对此,他曾深情地表示:“为了加氢技术,我愿意扎根一线一辈子,走岗位成才之路。”

    锱铢必较

    在设计方案审核过程中,作为项目负责人,他从不放松对每个细节的把控

    2016年,燕山石化决定在中压加氢装置采用直馏柴油裂化的新技术,对原设计130万吨/年中压加氢裂化装置进行扩能改造,以最大量生产航煤产品。刘劲松作为中压加氢装置工段长,全面负责此次技术改造工作。

    如此大的改造项目,留给方案设计、物资采购和改造只有短短不到半年时间,刘劲松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为设计单位提供浩如烟海的基础数据。然而,装置几经改造,很多基础数据都已遗失。为掌握第一手资料,刘劲松夜里查图纸、白天穿塔林越管廊查设备铭牌,读仪表流量。仅用两周时间,就给设计单位提供了上万个准确而翔实的技术数据。

    “我不同意切削叶轮!”在设计方案审核过程中,作为项目负责人,刘劲松锱铢必较,反复比对,从不放松对每个细节的把控。关于是否需要切削分馏塔底油泵P609叶轮的问题,他又和设计单位“杠”上了。

    “通过计算塔底产品量和循环量,我认为两台小泵仍然无法满足工况要求,不仅浪费能源,而且运行稳定性差,不利于装置长周期平稳运行。”刘劲松据理力争,进而提出自己的建议——本次改造P609泵不进行叶轮切削,而是在直柴裂化方案运行时,通过增加塔底油循环量,将P609泵流量控制在65吨/小时以上,保证机泵正常运行。他是个有名的“细节控”,为了避免执行裂化方案时P609泵出现“大马拉小车”的现象,设计将其中一台泵的电机改为变频电机,这样既可以兼顾精制、裂化两个方案,又可以降低装置电耗。

    半年时间内,类似这样的建议,刘劲松提了50多项。2016年7月20日,国内第一套直馏柴油裂化装置改造后一次开车成功,为降低炼油企业柴汽比、调整产品结构作出突出贡献。该项目获得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

    厚积薄发

    他编写、录制加氢、制氢装置操作人员培训PPT和视频课件,编写《从案例中学习操作》一书,总结剖析5类118个典型案例

    已经过了下班时间,技术员于永久还在填写《临氢装置运行日报》。刘劲松鼓励他说:“没关系,能填多少填多少。我等你,需要的话我和你一起做。”

    2017年5月,刘劲松创新工作室成立。为优化炼油系统临氢装置运行,工作室从2017年开始实施临氢装置运行日报制度。每天下班以后,刘劲松像医生填病例一样,将高压加氢、蜡油加氢、中压加氢、柴油加氢、航煤加氢、催化柴油加氢6套加氢装置的生产运行情况、原料及产品质量情况、固定床运行情况、日常防腐监测情况进行梳理、汇总和分析,及时监控临氢装置的运行状态,以便发现并消除装置潜在风险,减少运行波动。

    他还编写、录制加氢、制氢装置操作人员培训PPT和视频课件,编写《从案例中学习操作》一书,总结剖析临氢装置在开停工过程及直接作业环节等方面共5类118个典型案例,有的放矢地进行职工技能培训。

    针对3套加氢装置航煤产品银片腐蚀波动难题,刘劲松工作室积极探索,通过优化操作参数、分段加样分析、检查换热流程等方法,最终确认了影响银片腐蚀的关键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银片腐蚀合格率达到100%,为高质量完成特殊用油保供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针对临氢装置优化运行问题,刘劲松工作室通过采取原料直供、确保节能设备长周期运行、合理控制氢油比、能耗日跟踪等措施,使4套加氢装置综合能耗整体降低2.47千克标油/吨,每年可节省燃动成本2700多万元。

    砥砺实干

    刘劲松工作室累计指导临氢装置顺利完成15次开停工,全部达到保安全、保进度、保质量的目标

    “张炎,你带人去支援PSA单元装剂,我带人盯着柴加装置开工。任务紧急,咱们兵分两路。”2020年8月,炼油厂柴油加氢装置开工和2号连续重整装置PSA单元装填催化剂这两项重点工作同时展开。为此,刘劲松制定双线作战方案,开工、装剂双管齐下。

    在此前的航煤加氢装置开工过程中,刘劲松工作室创新实施分馏系统航煤产品垫油置换、静置脱水、分馏塔分步进料等优化措施,实现当日投料当日航煤产品质量合格,缩短开车时间48小时以上,创造航煤加氢装置有史以来产品质量合格的最快纪录,同时降低开工成本36.2万元。

    “若有战,召必应,战必胜。” 截至目前,刘劲松工作室累计指导临氢装置顺利完成15次开停工,全部达到保安全、保进度、保质量的目标。

    2021年,刘劲松积极参与京6B油品质量升级工作,对照质量新标准和内控质量指标,多次进行技术研讨,参与制定完成京6B油品生产准备方案,保证了燕山石化于2021年12月1日起正式向北京市场供应京6B汽油,为兑现对国际奥组委的承诺、改善北京市大气质量、服务北京冬奥会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