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西南油气分公司采(油)气首席技师邓远平是气田“急诊医生”。多年来,他围绕生产难点,开展技术革新,获创新成果60余项,专利21项。近日,邓远平获“大国工匠”称号

“咱们工人有创新才更有力量”

2022年01月1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梁 爽
16.8K

邓远平与工友分享创新经验。

梁 爽

“他的脑壳跟我们想的不一样,明明干着技能工人的活儿,偏偏操着技术专家的心。”在西南油气分公司采气一厂,许多同事这样形容采(油)气首席技师邓远平。

“咱们工人有技术才有力量、有创新才更有力量。”邓远平这样说。今年54岁的邓远平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其工作室被评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020年,他扛起“劳模工匠一线行”大旗,深入威荣页岩气田进行现场查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用实际行动发挥中流砥柱的示范引领作用。近日,在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开展的“大国工匠——能源化学地质篇”(第七季)学习活动中,邓远平获“大国工匠”称号。

创新达人

井站上每件设备、每个环节的问题都是他改进创新的对象

长期的一线工作经历让邓远平养成了爱琢磨的习惯,遇到问题从来都是自己动手解决。

2003年,川合111井采油树主连接法兰发生刺漏。邓远平琢磨:这口井产量、压力都不高,要是换个采油树,不仅投资大、耗时长,而且可能对气层造成污染,能不能想个简单的办法把刺漏处堵住?

他初步设计了一个采油树抱箍,可当时的设备加工精度有限,且抱箍无法实现完全密封,第一个设计失败了。川合111井的刺漏成了邓远平心中一个遗憾,久久不能抹去。

之后的五六年里,邓远平一直憋着一股劲,一心要把采油树抱箍这块硬骨头啃下来。

2006年,邓远平接到消息,回龙2井采油树法兰刺漏,他立即想到加装采油树抱箍的方法。可是,提高了加工精度的采油树抱箍又失败了,采油树刺漏问题成了卡在他喉咙里的一根鱼刺。

为了制图更精准、设计更合理,邓远平开始自学《机械制图》等书籍。到厂家与工人沟通时,因为设计图纸和要求非常专业,甚至被问:“你是不是以前在哪个厂家干过?”

邓远平终于想到,若能像注脂枪注脂一样把黏合剂注入采油树抱箍里,刺漏不就解决了吗?2009年,川孝281井发生采油树刺漏,邓远平带着第三代采油树抱箍来到现场,一次性解决了该井刺漏问题,避免了停产压井更换采油树,节约费用上千万元。

从井口采油树到流程中的分离器、水套炉,又到污水罐和外输管线,邓远平从喜欢什么才捣鼓什么,变成把井站上每件设备、每个环节的问题都作为自己改进创新的对象:针对污水罐原油盗窃设计污水罐防盗锁,针对放喷泻压易造成周边农田污染设计放喷防喷筒,针对疏水阀喷嘴易坏设计新型疏水阀喷嘴……

气井医生

他有问必答、有情况必到。哪里遇到难题,同事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他

说话有条不紊,眼神专注笃定。在技术上,邓远平从来有问必答、有情况必到,严谨、专注、爱分享。哪里遇到了难题,哪里遇到了攻克不了的瓶颈,同事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他,去请教他,渐渐地,邓远平“气井医生”的声名远播。

“邓工,我们是金页1井,开井过程发现二级节流失效,压力不可控制,我们积极抢修后故障仍无法排除,请求您的支援。”邓远平接到支援任务,立刻带领工作室两名成员奔赴四川省自贡市留佳镇,从现场查看到集体会诊把问题掰开揉碎,剖析可能存在的症结。从修复方案的制定,到实施中的技术指导、安全把关,从抢修过程中的查找疑难杂症,到各个症结点的逐一克服,邓远平沉着指挥、靠前操作,直至气井安全恢复生产。

川孝129井、中2井、新851井……参加工作以来,邓远平参与紧急抢修、抢险任务100余次。

桃李满园

从28个师傅的徒弟变成100多名徒弟的师傅,邓远平如今已经从单人作战的“狙击手”成长为创新人才的“指挥官”

2012年,西南石油局技能人才工作室成立,邓远平被聘为主任,组建了32人骨干团队。邓远平和工作室团队利用业余时间查阅大量资料,编写专用教材,每年授课150多学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技能人才和青年后备人才。

邓远平常说自己是“28个师傅的徒弟”,因为众多师傅的殷殷教诲,才有了自己今天的成长和成就。如今,依托工作室这个平台,他先后带出100余名徒弟,其中1人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称号,1人成为西南石油局技术专家,1人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工作室也被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在邓远平的帮助和带动下,采气一厂5个技能人才工作室分室相继成立,他指导制定工作制度,提出工作思路,开展培训。他琢磨出的小改小革,喜欢拿出来和大家分享讨论,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更是有问必答。在他的指导下,各分室相继研发多功能手轮、熔硫釜废渣废液收集装置等多项小改小革。

邓远平的儿子邓青璞从小跟着父亲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也从事了采气工作,现在已成为西南油气分公司最年轻的采气技师。2020年,邓青璞参加全国油气开发专业采气工竞赛,勇夺铜牌,创造该公司参加全国大赛的最好成绩。

“随着川西气田进入生产后期,如何延缓气田衰减,让气田永葆青春,如何让气田更安全环保开发,我觉得自己和工作室团队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唯有接续奋斗,不懈耕耘,勇往直前、为国争气。”面对诸多成果与荣誉,邓远平语气坚定。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