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和谐共融 合奏中非友谊交响曲中国石化在开展能源合作的同时,通过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民生基建成果、生态环保举措,助力相关非洲国家可持续发展,成为中非合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2025年07月04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许建峰 贺宇慧 张紫娟 张田嵩
●许建峰 贺宇慧 张紫娟 张田嵩 “中国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以中国大市场为非洲等全球南方伙伴提供新动能。”6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中非合作论坛成果落实协调人部长级会议致贺信。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5年来,有力带动中非合作蓬勃发展,成为全球南方团结合作的典范。 多年来,中国石化与相关非洲国家企业在现代化征程上携手共进,在开展能源合作的同时,通过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民生基建成果、生态环保举措,为非洲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机遇、注入新动能,以和谐共融为主旋律演绎中非友谊交响曲,成为中非合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谱写美美与共的“文明交融曲” “我喜欢庄重与高贵的中国服饰,无论吉祥花朵还是幸运红色都饱含深意。”在中国石化参与主办的“国际中文日”活动展台,埃及学生拉妮娅身着中国传统服装,自信地在镜头前展示。 此次活动以“中文:穿越时空的礼物”为主题,中国石化驻埃员工与来自埃及各高校的师生代表齐聚一堂,体验中国传统文化项目。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受到埃及师生广泛欢迎,他们还兴致勃勃地用中文朗诵诗词、表演中国舞蹈与歌曲,饺子、拉面等中国美食也吸引了大家驻足品尝。中国石化非洲代表处总代表卫东在开幕式上表示:“中国石化将继续发挥油气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与埃及携手发展,并积极参与文化交流,成为中埃文明互鉴、文化交融的推动者。” “‘中国书架’提供了很多汉语学习以及介绍中国地理、历史和文化的书籍,帮助我更好地读懂中国。” 在埃及中国大学图书馆,该校金融专业学生穆哈卜·奥萨马拿着一本中英文双语经济类书籍说道。 中国石化在与非洲多国开展能源合作的同时,相继在阿尔及利亚扎尔则油田、阿尔及尔第一大学,埃及中国大学合作设立“丝路书屋—中国书架”,为当地员工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也为非洲民众感受中国文化、了解中国发展进步打开新的窗口。 中国石化还尊重和倡导多元文化,依托中国书架举办“共度中国春节”“共度古尔邦节”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中非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每逢古尔邦节,地球物理公司阿尔及利亚项目部都会组织中阿员工共同庆祝。看到当地员工用传统乐器自弹自唱、跳着欢快的民族舞蹈,中方员工翟京锋表示:“节日活动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当地文化,加深我与当地同事的友谊。” 今年端午节,非洲代表处与艾因夏姆斯大学孔子学院联合举办“粽香丝路 情聚尼罗”文化交流活动。该校学生莫安拿着现场绘制的彩蛋,开心地说:“我画了一条尼罗河,祝愿中埃友谊像尼罗河一样奔腾不息。” “感谢中国石化和中国朋友的帮助,这个项目的建成将帮助更多尼日利亚家庭获得充足、安全的水源。”近日,在新星公司所属中地海外公司承建的阿布贾大供水项目的竣工现场,尼日利亚总统提努布对项目成果给予高度肯定。作为该国首都供水网络的主动脉,该项目包括422公里的新建供水管网,总供水能力达每日48万立方米,能够满足约300万居民的用水需求。 多年来,中国石化利用自身在技术设备和施工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帮助非洲国家架桥修路、筑渠引水、建设社区。石油工程建设公司胜利建工公司先后承建“中肯友谊之路”内罗毕市政道路、“东非第一路”内罗毕—锡卡高速公路、肯尼亚乡村道路工程等多个项目,还建设了莫伊体育中心等重大工程。在优化交通路网的同时,为沿线居民提供了4000个就业岗位,助力当地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与经济社会发展。 “自从种上了中国的小米,每公顷单产提高到2.8吨,小小的‘中国米’长出了‘大房子’,让我家过上了好日子!”布基纳法索农民伊利沙感激地说道。中地海外公司帮助当地农技人员和种植户掌握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国先进谷物品种近1000公顷,生产良种超过 2000 吨。而在尼日利亚,该公司设立“公司+农户”生产基地,带动5000余户农民就业和实现增产增收,为尼日利亚构建了万吨优良水稻种子的生产能力。 为推动所在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国石化坚持“人才国际化、用工本地化”,努力为当地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举办各类培训,支持本地化人才培养。自2022年起,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乌干达项目部累计培养覆盖焊工、管工、司索工等9个核心工种1100余名技术骨干,其中22人荣获美国焊接协会AWS 5G证书,成为乌干达首批获得国际认证的石油工程焊接高技能人才。 在阿尔及利亚,地球物理公司累计培训石油地震勘探工、石油物探测量工、石油勘探仪器操作员、震源操作手等工种上万人次。阿籍仪器操作员的扎拉安拉乎·尤斯夫说:“中国石化的培训老师总是耐心地指导我,手把手地教我掌握技能和本领。” 唱响造福当地的“幸福协奏曲” 演奏和谐共生的“生态进行曲” 非洲大陆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也拥有多姿多彩的自然环境。无论是广袤的草原、辽阔的大漠,还是深邃的海洋,每个区域都孕育着独特的动植物种群。中国石化在非洲开展油气勘探开发和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注重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井场附近矫健蹦跳的羚羊、运输道路边成群栖息的非洲象、自由奔跑的鸵鸟……乌干达既是石油勘探开发合作的热土,也是野生动物生活的天堂。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乌干达Tilenga项目部在管线施工作业中专门设计了动物迁徙通道,并利用无人机航拍技术监测野生动物的行踪及活动规律。他们还对施工车辆进行限速和尾气排放检测,项目车辆在行驶中遇到野生动物均主动“让路”。2024年11月,该项目获得道达尔能源颁发的高风险类别承包商HSSE业绩最佳奖。 胜利建工公司在肯尼亚乡村公路项目施工中采取多种措施,最大限度减少项目施工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动植物打造良好栖息环境。在中国石化公众开放日活动现场,肯尼亚道路部副部长、常务秘书穆布瓜表示:“作为大型国际化公司,中国石化的绿色发展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感谢中国石化为建设肯尼亚做出的贡献。” 西非几内亚湾海浪声声,巨大的顶驱如铁钳般抓起一根根钻杆,连同钻头向着海洋深处更远的地层前进。为了保护当地海洋生态,国勘喀麦隆公司在海上平台采油现场作业环境下,严格落实安全环保措施,确保外排水含油量远远低于标准值,多年来未发生任何环境污染事件。2024年,该公司收到来自喀麦隆国家石油公司的表扬信,喀国油总经理阿道夫·穆迪基在信中表示:“中国石化作业管理团队优异的安全环保业绩和突出的作业表现,令我对双方未来合作充满信心和期待。” 在安哥拉漫长的海岸线上,红树林犹如一道“绿色长城”,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储碳等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勘安哥拉公司注重保护海洋环境,积极参与当地红树林公益活动,组织员工在海滩种下了2000多颗有着“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美誉的红树林种子,留下一片天蓝、地绿、水净的鱼虾乐园和鸟类天堂。 从“共享丰收”到“授人以渔”,从“丝路书屋”到“绿色长城”,一个个项目积微成著,寄托着中国石化与非洲合作伙伴的共同期待,也承载着非洲各国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惠及民生,通达人心,谱写着中非友好合作的新乐章。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