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3版:中国石化报03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青岛石化智能装备演练科技赋能救援

2025年06月2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官 鹏
16.8K

本报讯 6月11日,青岛石化开展“安全生产月”应急演练。随着检修指挥部现场指挥员在通信指挥车上一声令下:“消防无人机,立即起飞,对火情模拟现场进行侦检;灭火机器人,对着火储罐近距离实施灭火;消防车、气防车马上对模拟现场开展消气防综合灭火救援!”一场融合智能装备的应急救援行动迅速展开。

此次演练模拟公司520号石脑油罐收油作业时,入口阀后法兰突发泄漏,遭遇雷击引发火情。演练过程中,青岛石化创新采用智能消防装备与人工处置协同作战模式,通过无人机、灭火机器人、通信指挥车构建起三维监控网络。从消防无人机起飞执行任务,到指挥车完成模拟现场着火点确认及周边区域巡视,全程仅耗时3分钟,高效展现了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的实战效能,也全面检验了应急预案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据了解,青岛石化一直致力于应急救援场景的智能化升级。在本次演练中投入使用的智能装备组合,依托通信指挥车与消防无人机的现场侦检技术联动,配合灭火机器人近距离灭火,实现前后端互联互通、协同调度、分级指挥,满足应急现场融合通信指挥需求。其中,消防无人机作业半径达1.5公里,可执行高清图像传输、侦检、喊话等任务,为火情定位提供“空中支援”;灭火机器人则能深入模拟着火罐下风向最危险区域实施泡沫灭火,既高效处置险情,又避免消防员直面火场风险,以科技力量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官 鹏)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