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小小树脂的“膜”力

2025年06月17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丁超兵 左 星
16.8K

化销华中客户经理协同生产及科研人员到客户工厂查看超纯净聚丙烯树脂产品试用情况。丁超兵 摄
由中原石化生产的超纯净聚丙烯树脂制作而成的电容器用薄膜。 丁超兵 摄

丁超兵 左 星

超纯净聚丙烯树脂作为生产电工级聚丙烯薄膜(直流干式电容器、高端锂电池的核心组件)的关键原材料,近年来被国外公司垄断,是我国亟须攻克的“卡脖子”化工材料之一。

“进口原料价格高、供货周期长、售后服务困难,还随时面临断供风险,可国内也没有相关原材料,我们别无选择。”某电容器膜料厂家负责人不禁感叹。在一次偶然的市场交流中,化销华中敏锐捕捉到这一信息,随即联系中原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尝试研发生产。

经持续攻关,2018年,中原石化运用北京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超高活性催化剂,在聚丙烯装置上成功生产出超纯净聚丙烯树脂原料。

然而,挑战才刚刚开始。要推动产品顺利进入市场,寻找下游客户试用是关键。为此,化销华中营销人员奔赴华东、西南地区拜访多家客户,寻求产品试用机会,但客户均表示产品试用会耗费人力、物力,耽误正常订单生产,不愿进行产品试用。

“为寻找合作客户,我们发扬‘四千精神’,即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化销华中合成树脂高级专家孙福国说。其话语简短却掷地有声。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化销华中转变思路,先与直流干式电容器的终端客户南方电网公司建立联系,由其协调下游客户进行产品试用。但客户试用后反馈:试用结果介电强度低、粗化度较大、介质损耗高,无法达到我们的生产要求。

“不能放弃,我们有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团队,既然性能不达标,那就按照客户需求调整参数。”一同走访客户的中原石化首席技师杨雷说。

随后,化销华中持续发挥产销研用的桥梁纽带作用,多次协调中原石化、南方电网及其下游客户召开技术研讨会,商议产品改进方案。经过多次生产、试用改进,终于,他们在2022年接到下游客户负责人的电话:“这次试用结果介电强度、介质损耗、空隙率等参数达到了我们一等品的标准,具备量产条件。”

为进一步凝聚一体化优势,化销华中搭台,协同中原石化、南方电网及其下游客户签署党建共建协议,约定共同推进产品验证和长周期试用。

路虽远,行则将至。2024年,基于中国石化超纯净聚丙烯树脂生产的直流干式电容器,在南方电网±800千伏特高压昆柳龙直流工程实现批量应用,并成功入选工信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为日后国内电网工程大面积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准备批量采购了,但你们的包装还需改进。”下游客户负责人打来电话。为此,化销华中为客户创新制定“一户一案”,协同中原石化将传统小包装改为大包装,外加冷缩膜、下置托盘,并在冷缩膜外增加一层黑膜,防止产品光降解。“客户的需求就是我们不竭的动力和追求。”化销华中合成树脂销售部客户经理冯超勇说。

截至目前,这一产销研用链条自主开发生产的电容器用超纯净聚丙烯树脂,已累计销售3000吨,为电工级聚丙烯薄膜的生产提供了支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