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变“各自为战”为“协同作战”

2025年06月1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卢 鹏 李雪松 彭 景 许 璗 谭 判
16.8K

石化机械 副总经理 刘 强
江汉石油工程技术 发展部经理 高云伟
经纬公司江汉测录井 分公司副经理 张 恒

    问:专业公司如何助力油公司提效降本?

    刘 强:石化机械通过“钻井装备迭代提速、压裂试气技术攻关、装备全周期管控”三大举措协同发力,助力工程“四提”指标再创新高。公司迭代升级了38种钻头钻具,平均机械钻速提升33.2%;国产化抗硫完井工具实现从单一封层桥塞向整体完井管柱一体化转变;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压裂装备与工具满足超深层超高压施工需求,大幅提升压裂时效;175兆帕特高压管汇搭配液动阀门远程群控系统,成功在焦页9平台应用。此外,李渡、白涛、长寿等维修服务基地提供24小时设备维修、大修等再制造服务,具有充足的备件供应保障能力。

    高云伟:近年来,江汉石油工程主要通过设计优化、技术迭代、管理提效、装备升级,持续降低钻完井成本。在设计优化方面,通过实施“四合一”设计,源头优化井身结构和工艺,钻井周期缩短24%,故障复杂率降低31%。在技术迭代方面,重点攻关“卡脖子”难题,研发的高性能水基钻井液完全替代了油基钻井液,钻后治理费用降低30%;应用电动钻机和智能压裂模块,效率提升52%。在管理提效方面,实行模块化搬迁,搬迁时效提升14.3%;推行“月度结算+季度清算”机制,结算时间从每月2天压缩至每季度半天;加大内部考核激励力度,绩效分配向生产一线、创效单元、外部市场、科研团队倾斜。在装备升级方面,装备电动化率达75.86%,能耗成本显著降低,电驱压裂速度提高8.7%,单井EUR提升17.7%。

    张 恒:经纬公司始终扛稳扛牢“支撑油气、服务钻探”职责使命,持续助力油公司提效提产降本。公司创新形成“旋导+提速工具/钻井优化”定制方案,助力复兴工区钻井周期缩短至20天以内;动态升级经纬智汇钻井优化软件,通过参数模型量化分析优化措施,应用36井次,钻井提速34.23%;优选过钻头和泵出存储式测井工艺,单井施工时间较传统工艺节省51.3%,有效规避井下风险。完成增效射孔、等孔径射孔、定向射孔等技术攻关,显著改善油气储层渗透性,有效提高油气产出效率。创新融合测录震井多属性地质导向模型,实时动态调整钻井轨迹,在90井次一体化施工中,储层钻遇率达96.8%。应用页岩油气地质工程“双甜点”综合评价技术定位复兴凉高山组6小层“甜点”靶窗,兴页L1005HF井测试日产油129.6立方米、气6.69万立方米。

    问:专业公司怎样深度融入上游一体化发展?

    刘 强:石化机械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融入一体化发展,强化“一家人、一条心、一盘棋、一起干”的思维,与江汉油田形成强大合力,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从“专一装备研制”向“地质工程装备一体化”转变,用好一体化平台,积极构建“地质共研究、工程共设计、装备共研用”协同机制,强化正向设计、实现科学选型,一次把产品做优;从“关注算自身账”向“关注算油气藏经营全生命周期账”转变,优化新产品开发流程,增加经济性评估程序,将降本增效、增产提效作为装备工具迭代应用重要条件;从“各自为战”向“协同作战”转变,做到“前方领任务、后方跟进干、全力保进度”,确保同题共答、同频共振。

    高云伟:江汉石油工程从思想、机制、技术、生产四个维度深度融入上游一体化。思想上,立足共建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锚定油田勘探开发潜力方向和增储上产主阵地,转变观念、积极融入、主动担当;机制上,强化一体化支撑保障,主要领导加入一体化工作领导组,从决策参与、技术支撑、现场支持3个层面全面承接,实现从决策部署到执行落地的高效协同,并设立前线指挥部,公司副总经理任前线指挥部指挥长,两级机关高效互通、联动决策,共同构建前后方“一体化协同”的管理机制;技术上,共建一体化专家工作室,选拔33名地质、钻井、压裂试气等专业高水平业务骨干进入一体化专家工作室集中办公,派驻人员按照一体化专家组考核制度进行考核评价,结果互认互通,调动工作积极性;生产上,成立难动用项目部,聚焦白马、红星、复兴区块“卡脖子”技术及难动用储量开发,成立难动用项目领导小组及项目部,通过优配优选队伍、老旧设备置换、电动化改造、自动化升级等措施,持续强化队伍装备保障能力,推进劳动组织形式变革和人力资源优化。

    张 恒:经纬公司立足全产业链协同需求,从组织架构、专家调配、资源保障、联合创新等维度深度融入,全力构建高效协同的一体化发展格局。一是组织体系优化,构建“领导小组-专家组-运行组”三级架构,设立5个保障组与6个专业组,形成“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作业网络,各环节衔接效率提升30%。二是技术支撑强化,选派15名资深专家进驻油田一体化工作平台,深度参与源头设计、钻井优化等核心环节。三是资源保障升级,建立运营中心枢纽,整合职能部门资源,配套统筹运行、技术支持、风险管控、应急处置四项管理机制,实现人力、物力、技术等资源共享。四是协同创新突破,对外联合江汉油田、江汉石油工程、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创新联合体,形成“产学研用”闭环体系,技术研发周期缩短40%;对内整合测录定专业力量,成立一体化项目部与油藏研究团队,完善作业标准与管理规范,提升地质工程综合保障能力。

    问:持续深化上游一体化发展,未来应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

    刘 强:石化机械将围绕集团公司持续深化一体化运行的工作部署,积极总结经验、固化做法、形成标准,瞄准工程“四提”新目标,持续强化核心技术装备攻关,加快高性能装备快速研用,深度融入上游板块全链条智能决策中枢构建,推动一体化协同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高云伟:江汉石油工程一是加快技术攻关,研发耐高温低伤害压裂液、无水压裂技术,攻关4000米超长水平段作业工艺,提升储层导流能力;二是加快智能化升级,推进压裂设备模块化、自动化(“一键式”数字化流程),深化光纤智能监测技术应用;三是深化合作模式,探索“一体化总包”“技术入股”等机制,扩大涪陵老区重复压裂范围,推动边际区块破局;四是加大人才培养和考核力度,强化“业务互嵌”复合型人才培养,优化考核体系,持续激发创效活力。

    张 恒:面对深层超深层复杂地质挑战,现有测录定技术在可靠性与先进性上存在短板。经纬公司将全力提升核心技术供给能力,聚焦智能科学钻井AI大模型、随钻超深前探技术等7项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加大“钻井优化+”、分布式光纤监测等10项新技术推广力度;加快装备迭代升级,完善研发维保中心建设,打造集维护、研发、培养于一体的保障基地;全力推动生产模式变革,探索构建远程测控施工体系,开发智能管理平台,推动“无人值守”“少人化”作业场景落地,提升生产决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降低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卢 鹏 李雪松 彭 景 许 璗 谭 判 整理)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