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1版:中国石化报01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着眼“高精尖缺”聚人才

2025年06月12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张 炅
16.8K

    张 炅

    在科技创新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人才已成为推动发展的核心要素。集团公司工作会议提出,要多措并举加强队伍建设,着眼“高精尖缺”聚人才,为做好人才引育留用工作指明了方向。企业只有着眼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靶向引才、平台育才、机制留才,构建起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人才机制,才能充分释放人才红利。

    靶向引才,促进供需匹配。“高精尖缺”人才是指层次高、专业精、技能强、创新能力突出,在某些领域紧缺急需的人才群体。围绕产业链升级方向和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精准绘制“高精尖缺”人才画像,定向挖掘稀缺人才,精准招才引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深化合作,通过共建实验室、联合培养、柔性引才等方式,加大“三新”领域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实现人才“源头共育”。

    平台育才,充分释放潜能。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化“十条龙”攻关项目等重要平台,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赋予人才更多科研自主权和资源调度权,给予充足的支持,打造人才和项目“孵化器”,让人才拥有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

    机制留才,突破成长“天花板”。持续深化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考核评价与奖励约束机制,为“高精尖缺”人才开辟多元职业发展通道,建立市场化薪酬体系,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让企业成为人才创新创业的热土。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唯有建立起“人才引领发展、发展成就人才”的良性循环,让人才与企业互相成就、双向奔赴,才能为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