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将品牌建设融入生产经营各环节2025年06月1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问:在致力成为世界领先卓著品牌的道路上,中国石化始终秉持“创新引领行业未来、责任创享美好生活”的品牌主张,积极践行“能源至净 生活至美”的品牌承诺,塑造了怎样的鲜明个性?怎样理解“责任、创新、洁净”是鲜明的品牌底色? 王 婧:在责任方面,中国石化通过推出“情暖驿站”和“光明号健康快车”等公益项目,将社会责任转化为品牌价值,成功塑造了品牌的责任担当形象。在创新方面,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让品牌与时俱进,同时保证品牌理念的前瞻性和行业引领性。在洁净方面,把“能源至净”品牌承诺落实到各项业务中,尤其在绿色能源、清洁技术领域的投入,为品牌“洁净”定位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绿色项目,强化了品牌环保责任,进一步将品牌承诺融入消费者和社会核心价值。这既体现了企业社会责任,又为行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潘为英:品牌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换言之,品牌需要实实在在地付诸实际行动。责任——全员树立“品牌建设有我”的责任意识。岗位责任制的灵魂是岗位责任心,要坚持理念先行,树牢“人人都是品牌的建设者、推动者、传播者”理念,增强品牌建设“人人有责、人人有为”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思想认识、达成品牌共识。创新——要将品牌战略融入业务创新链条。胜利油田作为中国石化上游最大企业,推动传统油气产业、新能源、绿色低碳三大产业协同发展,开辟出一条油气开发与绿色低碳深度融合创新的独特路径。洁净——牵头打造的集团公司上游“易能问地”业务品牌,通过建设以油气绿色高效开发为宗旨的解决方案,不断推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变革能源生产利用方式,促进油气能源绿色转型升级,唱响了“既要绿色发展又要能源安全”的时代强音。 庄美琦:要将品牌建设与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强化全员品牌自信、全员品牌意识,扎实推进品牌成为企业软实力、差异化竞争力。要强化品业融合,以科技创新为品牌赋能,将品牌融入全链条,着力打造智能工厂3.0,推行“数据+平台+应用”的新技术模式。要强化品牌传播,通过“破界”“破圈”,讲好石化故事,扩大“国之重器”影响力。 问:企业如何将品牌建设有机融入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全链条,提升品牌建设质量和水平?如何将品牌价值进一步“变现”为客户黏性、市场份额、业务机会? 王 婧:中国石化通过品牌战略与业务战略深度融合,确保了品牌建设与生产经营活动紧密对接。通过品牌与业务协同,形成品牌管理规范化体系,推动品牌可持续发展。实施的“品牌引领行动”和“品牌赋能计划”确保了品牌与业务部门全面对接,不仅扩大了品牌市场影响力,而且帮助企业在不同领域开辟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在品牌价值转化方面,中国石化通过不断提升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认知度和美誉度,进一步将品牌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通过持续的品牌宣传、媒体合作和市场推广活动,提升了品牌市场份额。如,在国内外重大传播节点,通过大规模的品牌活动和精准的传播策略,增强了品牌的市场认知和客户黏性。此外,在品牌绩效考核、品牌价值评估等方面也进行了系统性布局,将品牌价值的“变现”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确保品牌效应的可持续性。总之,通过完善的品牌管理体系和持续的市场创新,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持良好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庄美琦:要以卓越品质铸造品牌内核,始终把质量作为品牌建设的生命线,以客户满意为最高标准,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大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和研发投入力度,持续推进产品质量升级并向高端化跃升,以品质铸品牌,以品牌促发展。要以科技创新擦亮品牌底色,深化全产业链发展战略,加快打造高成长性企业和高附加值产业集聚区,有序建设有特色、有竞争力的产业链。要加快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推广应用,努力开辟新赛道、新领域,逐步形成自主专利技术,形成高附加值、高性能、绿色低碳新产品,塑造品牌竞争新优势。同时,要“产销研用宣”深度协同,为市场、客户、利益相关方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本报记者 马 玲 整理)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