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2版:中国石化报02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胜利油田新春公司在稠油开发中加强热管理,多产高温蒸汽,全程保温降低热损失,创新技术增能降黏

“热”力全开解稠油之“愁”

2025年06月1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徐海峰 王俊淇 邹宽
16.8K

    徐海峰 王俊淇 邹宽

    看产量,胜利油田新春公司每年139万多吨产量中,稠油占九成。论品质,稠油黏度高,50摄氏度黏度普遍在5000毫帕·秒,“温度低了人能抱着油走”。讲油藏,稠油埋深400米左右,“盖的被子也不厚”。

    面对各种客观条件限制,新春公司稠油何以稳产增产?

    高温蒸汽是基础

    6月1日,新春公司春风油田八号注汽站,源源不断排出的水蒸气,就像一台巨大的“加湿器”。

    该站年产蒸汽量47万吨,能覆盖排601南、排6西等区块120余口井,助力新春公司提升注汽质量,推动降本增效,目前已安稳运行7个多月。

    稠油开发,靠的是高温蒸汽。“新春公司有1200多口稠油井,每年要开展近2600井次注汽工作。”新春公司生产管理部经理曹坤说,基本上采三四个月,就要进行下一轮蒸汽吞吐。

    注采一体化管柱,是新春稠油开发的一大特点。提出光杆,便可注汽;放下光杆,就能采油。快注快采的开发方式,是新春公司为浅薄油藏量身打造的。

    由于没有隔热管保温,注汽过程中,需要先给油套环空充入氮气,起到隔热作用,相当于为蒸汽“盖上棉被”。

    胜利发电厂副总师兼新春项目部经理滕玉强在新疆运维多年,他们管理的五号注汽站通过锅炉技术工艺改造,最大限度提升蒸汽干度,每天能够生产2100多吨过热蒸汽,干度达100%,温度在普通蒸汽温度基础上提升25摄氏度,具备为10口井同时供热的能力。

    目前,新春公司已建成8个注汽站,每天能提供蒸汽近0.8万吨,九号注汽站正在建设中。同时,还有多台活动锅炉,成为注汽站的有效补充。

    全程保温是保障

    “就是这么一个外壳,你把烧红的铁块放在上面,手放在下面都不会感到热。”5月20日,春风油田排601西扩产能建设工程注汽管网施工现场,施工负责人用这个生动的比喻,向大家说明了气凝胶复合保温管壳保温技术的神奇所在。

    在春风油田,每口稠油井都连接着输汽管线,管线长度270多公里。输汽管线的保温效果直接影响注汽质量。

    新春公司高度重视输汽管线保温工作。“我们在输汽管线保温中采用气凝胶复合保温管壳保温技术。这项技术是在气凝胶复合保温毡基础上,以针刺工艺加工预制成的成型半硬质管壳,具有施工便捷、经济性好、使用寿命长、持久耐热、防火疏水、安全环保等优点。”该公司联合研究采油气工程专家任延鹏介绍,该技术能在降低散热损失的同时保障注汽效果,从而提升采收率,实现效益最大化。

    考虑到输汽管网弯头较多,该公司在输汽管网弯头部分,专门使用气凝胶复合保温毡,有效降低管网热损失。在此基础上,他们还把阀门保温、管线交界处及拐弯处等部位作为巡检重点,确保没有明显热量损失,让每一吨蒸汽都注入地层。

    增能降黏是关键

    “现阶段,春风油田老区油井普遍进行20多轮次蒸汽吞吐,最高能有50多轮次。”任延鹏说,目前稠油整体处于高轮次、高采出程度阶段,整体采收率为23%,一些井注汽后见不到良好效果。

    对于多轮次缺能量的稠油井,该公司探索氮气增能降黏驱,在排601平136井组进行试验,注入氮气191万标准立方米、降黏剂50吨。目前,该井组日产油同比增加6.3吨。

    针对高轮次吞吐期面临的问题,该公司通过试验和迭代提升,形成4项工艺配套技术,增加地层能力,降低原油黏度,不断挖掘老井潜力,推进稠油稳产增产。地层能量低,就注入大量氮气增能;水平段动用不均,就通过精准注汽分段采油吞吐;蒸汽腔固化,就扩大蒸汽波及半径;边底水突进,则通过堵调结合精准控水。

    排6-平3井因面临水平段动用不均问题出现产量下降,通过实施精准注汽分段采油吞吐后,重现产量上升期,且注汽3个周期的日产油均有显著提升。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