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加格利亚 “一带一路”上的石化劳模

作为一名沙特籍员工,加格利亚服务中国石化钻井队19年,从一名井架工成长为带班队长,并被评为集团公司劳动模范。
2025年06月0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杨 君 林卫卫
16.8K

加格利亚·阿里·阿勒纳斯勒,1983年9月出生,沙特籍,中原石油工程沙特公司SINO-43队带班队长,集团公司劳动模范

    杨 君  林卫卫

    5月15日,万里之外的沙特阿拉伯东部沙漠,天气尤其干热。

    清晨6时,沙漠的朝阳刚掠过井架,加格利亚已经走上了钻台,此刻正用汉语叮嘱司钻注意泵压,转身又用阿拉伯语提醒当地雇员检查防喷器。

    而这一切,在19年前,对加格利亚而言,似乎不可想象。

    幼年时,加格利亚失去双亲,由叔父抚养,成年后四处漂泊,一直没能找到固定工作,但命运在他2006年进入中原石油工程后有了巨大的转机。

    初入井队,23岁的加格利亚面对的是语言和技术的双重考验。全英文钻井作业手册,让他一时无从下手。看到他的难处,井队给他找师傅,手把手现场指导、传授技艺。

    经历过生活磨难的加格利亚格外珍惜这个工作机会。为尽快掌握井架工现场操作技能,他顶着50摄氏度的高温酷暑,跟着师傅反复练习钻井二层平台站位操作。凭借这份执着与韧劲,他顺利通过考核,成为同期沙特员工中首个独立顶岗的井架工。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由于加格利亚技术进步快且主动参与复杂作业环节施工,并多次圆满完成高难度定向井作业,2011年,他顺利晋升为副司钻,2017年又以优异成绩考取司钻级和监督级井控IADC证书。作为中原石油工程沙特公司首批获得此资质的本土员工之一,他很快走上了司钻岗位。

    2022年8月,加格利亚被提拔为带班队长。他深知岗位晋升意味着责任更重,一有时间就认真研读各类安全操作规程,熟练掌握各类设备操作技能和安全管控程序。翻开他的安全日志,扉页上加格利亚用英文工整地抄录着中国石化的安全理念,里面用阿拉伯语对重点安全管理规定进行标注。

    加格利亚根据井队由中方、沙特和甲方人员组成的国际化井队特点,不但主动将中国石化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融入日常,更利用母语优势,向身边沙特籍雇员解读规章制度和操作要领,带领班组员工不断强化岗位安全管理。

    他整理的“阿语安全口诀”已在沙特籍雇员中广泛推广,他所在班组创下多项区块作业纪录,培养的6名沙特籍员工全部成长为生产骨干。

    两种文明交汇处,钻探作业仍在继续,而某些东西,早已在沙漠的炽烈高温中凝结成晶,比如在井场值班房墙上,挂着全队中外员工的合影,照片下方用中阿双语写着“我们是一家人”。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