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孔德金 让国产催化剂走向国际

深耕芳烃领域39年,孔德金带领团队攻克核心技术壁垒,逐步开发了多个牌号的甲苯歧化催化剂,主持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国际先进水平的甲苯歧化成套工艺技术的开发,推动我国芳烃生产技术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2025年06月0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周梦瑾
16.8K

孔德金,1965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集团公司首席专家、全国劳动模范,任职于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周梦瑾

    2025年,是孔德金进入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的第39个年头。

    21岁之前,孔德金没有想过,甲苯歧化催化剂的研发工作会长久地嵌入自己的生命中。1986年,从山东大学分析化学专业毕业后,孔德金被分配到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彼时,我国芳烃装置几乎全套引进国外技术,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少数几家专利商垄断,严重制约了芳烃产业的发展。面对这一困局,年轻的孔德金跟随老一辈科研工作者扛起重任,开启了甲苯歧化催化剂及工艺技术研发和工业转化之路。他迎着时代的浪潮向前走,坚持踏踏实实的人生哲学——“干一行,爱一行”,热爱自己的工作。

    1990年以来,孔德金带领团队先后研发了HAT、HLD、SD等系列20个牌号的甲苯歧化及重芳烃转化催化剂,并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甲苯与重芳烃烷基转移成套技术,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打破了国外专利商的长期垄断,推动我国芳烃生产技术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目前该成套工艺已许可并建成投产16套工业装置,研发的催化剂实现工业应用100余次,并成功出口海外。

    孔德金对科研事业的热情因持续前行,与日俱增。基于多年一线实践经验,他敏锐捕捉创新方向,主导开发多项新型芳烃生产技术:推进轻循环油制芳烃项目,拓宽芳烃原料来源;开发重整油脱烯烃技术,为绿色生产提供新方案;开展组合工艺研究,优化生产流程;探索甲苯甲醇烷基化生产对二甲苯技术,开拓煤化一体化新路径。

    多年来,孔德金的日程表上写满“现场”。伊朗第三芳烃厂50摄氏度高温下,他钻进反应器确认装剂质量;扬子石化67万吨/年大型甲苯择形歧化装置开工,他24小时坚守在现场……写满要点的技术服务日志,是年轻科研人员眼中最生动的教材。

    20项国家及省部级技术发明奖和科学进步奖的证书整齐地码放在书柜里,见证着孔德金带领团队攻克的一个个技术难关。全国劳动模范的奖章、国家人事部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证书、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的入选通知……这些荣誉在旁人眼中熠熠生辉,但对这位白发渐生的科研工作者而言,不过是科研路上的一个个路标。

    “这些都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做了分内的事。”这句话,孔德金重复了39年。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