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安全管理没有“老熟人”2025年06月0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梁 敏 陶 炎
梁 敏 陶 炎 5月以来,扬子石化物资采购中心来货量节节攀升。近日新到一批塑料厂聚丙烯装置催化剂,仓储车间化工保管员刘健格外忙碌。这品种刘健非常熟悉,每月都来货,属于“老熟人”了。即便如此,他仍然一丝不苟地认真检查随货而来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让他没想到的是,“老熟人”却贴上了“新标签”。安全标签上显示,原本属于易燃品的催化剂,如今却标注着腐蚀品。危化品属性认知不同,直接影响存储、管理的举措,这让刘健犯了难。 他快步跑回办公室,抽出上一批来货存档文件进行比对,找到安全技术说明书认真排查,发现其中4种危化品的主要成分配方发生了变化,于是第一时间将情况汇报给上级。 物资采购中心立刻追查。经了解得知,2024年8月,经国家危化品登记中心检测鉴定,排除了该源头厂家生产的干粉类和白油浆液类聚烯烃催化剂的易燃属性,但4种原易燃液体由于显示强酸性,被归为腐蚀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该源头厂家完成了变更登记,更新了安全标签和安全技术说明书。 “原存储方案按易燃液体管理,现在属性变了,得重新做安全评价。”得知情况后,刘健心头一紧,继续放易燃品库房就违反了隐患判定标准。随后,他们紧急召开研讨会。 “马上联系第三方做变更评价,尽快拿出存储调整方案。”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几天后,仓储车间的腐蚀品专用货架旁,刘健露出欣慰的笑容:“危化品管理容不得半点马虎,在安全管理的字典里,没有‘老熟人’,只有严格执行标准。”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