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中原油田持续加强电力系统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构建“智能监控+无人值守+群防群治”运维体系
加“数”升级让电网运行更安全可靠2025年06月0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杨静丽 曾 丽
本报记者 杨静丽 通讯员 曾 丽 6月4日,记者走进中原油田供电服务中心电力调度室,大屏幕里是“一比一”复制现实变电站、电网的数字变电站。“大数据模型就像电网的天气预报系统,我们可以用它提前发现电网的风险隐患。”电力调度室高级主管党阿丽指着大屏幕说,值班人员轻点鼠标,就能利用现场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进行远程巡检。 电网是油气生产的 “动力血脉”,中原油田拥有6座110千伏变电站,18座35千伏变电站,229条电力线路,总长超1600公里,点多线长面广,日常运维投入较大。近年来,中原油田持续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构建“智能监控+无人值守+群防群治”运维体系,截至目前,电网运维安全性、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提升,今年以来供电可靠率创历史新高,有力保障油区安稳生产。 电网运维向“主动防御”转变 电网智能监测设备能够持续采集运行、电能质量、负荷需求等数据,帮助工作人员精准掌握电网健康状况。“这就像我们戴的智能健康手环一样,通过心率等监测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提醒我们及时采取措施。”供电服务中心经理耿宪福说,“技术革新不仅提升了电网管理的精细化水平,而且为保障供电可靠性提供了有力支撑。” “数智电网”在故障预警和应急处置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当设备出现隐患和故障时,智能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精准诊断,最大限度缩短停电维修时间。与之相比,传统电网故障排查一般依赖人工巡检和经验判断,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恢复供电的时间也难以保障。 “今年以来,我们通过智能系统发现的隐患,全部都以最快时间处理完毕。”该中心电力调度室主任陈永明说。 基层巡检向“人机联防”升级 “有了无人机帮忙,那些地形复杂、人难以抵达的区域可以巡检得更精细了。”6月4日,在濮城采油厂葛楼线段,供电服务中心运维班员工王广操作无人机,精确测量电网线路与树木之间的距离。截至目前,油田电网主干线路已基本实现无人机巡检全覆盖,“人工+无人机”立体巡检模式使故障定位精度达厘米级,故障隔离速度提升至毫秒级。 今年以来,供电服务中心加快推广应用变电站“无人值守+集中监控+专业巡检”内外操一体化运维模式,将散布在整个油区内的24座变电站优化整合为2个运行管控中心,对全域变电站实施远程监控的同时,优化人员配置向一线倾斜,通过“人机联防”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我们引入无人机、巡检机器人,与人工形成互补,能够让电网的每一处设施都得到全面检查。”该中心副经理刘伟介绍说。走进无人值守的呼沱变电站,智能监控大屏实时更新设备运行数据,站区内巡检机器人精细有序巡检。 集智聚力打造“安全联盟” 6月2日,村民赵军路过电网郭文线路16号杆时,发现有鸟正在筑巢,于是立即联系供电服务中心线路巡检员郑管华。很快,郑管华和同事赶到现场处理。从隐患上报到成功处置用时不到20分钟。 供电服务中心创新构建“四位一体”治理模式,企间联动、企地共建、用户协同、社会参与,共同推动电网风险防控从“单兵作战”向“群防群治”转变,打造“安全联盟”,应急响应效率提升60%。截至目前,该中心已与94个行政村建立联防奖励机制,有效织密电网维护“群防网”。 此外,该中心还鼓励基层单位动态组建“创新联盟”,濮东供电项目部的防雨棚设计、文卫供电项目部的“人工鸟巢”防害方案等创新成果实现跨区域复制推广,形成资源共享、共同维护的新格局。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