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7版:中国石化报07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突破“一孔之见” 实现立体监测

2025年05月2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柴德民
16.8K

□胜利油田技术顾问 柴德民

胜利油田经过多年技术发展和攻关升级,突破“一孔之见”的传统动态监测服务模式,具备从井筒到井间再到地面的立体监测能力,保持了国内行业领先水平。特别是光纤监测技术、微地震监测技术、剩余油饱和度监测技术、井筒完整性监测新技术等具有显著的行业优势,引领了动态监测技术发展应用,有力支撑了油田效益开发。

近年来,胜利油田创新发展了页岩油、CCUS、储气库、压驱等非常规油田开发监测新技术,实现页岩油监测从无到有、CCUS监测从有到全、压驱监测全程评价。攻克超深、高温、长水平段监测难题,具备了页岩油全过程监测特色技术,井身轨迹复测创国内纪录,产液剖面测井刷新油田深度测试纪录,形成了井中+地面微地震裂缝监测能力,为保障页岩油示范区开发效果提供了支撑。针对CCUS油藏受效状况、注入剖面、井间连通等评价需求,完善仪器工具防腐、井口防冻堵等监测工艺,攻关长期压力监测技术,最长连续测试1060天;攻关注气剖面监测、气体示踪监测等技术,形成CCUS监测技术系列,全力保障CCUS项目运行。为实现压驱区域层间和平面驱替效果评价,克服低渗、高压、大排量难题,攻克了压驱吸水剖面测井、分层压驱一体化测调技术,探索实施压驱示踪、低渗透饱和度监测,让压驱注水“看得见、摸得着”。

下一步,要抢抓油田开展国内上游数智化转型试点机遇,瞄准新的油田开发需求和动态监测前沿技术,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技术手段,开展数智化提升工程,构建数据管理系统化、资料解释自动化、数据应用智能化的新型动态监测应用体系,发展动态监测物联网,深入挖掘动态监测大数据潜力,着力打造资源互通、高效协同、智能应用的动态监测信息化平台。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