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天津南港乙烯项目团队 聚力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基地

2025年05月2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柴润金 张训棣
16.8K

仅用21.5个月,天津南港乙烯项目团队高质量建成国家“十四五”重点工程,用心中热爱托起大国重器 ,挑战极限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全国之最”“世界之最”。

柴润金 张训棣

5月的渤海之滨海风轻抚,国家“十四五”重点工程——天津南港乙烯项目投产运营后迎来第一个夏天。占地240万平方米的装置现场紧张忙碌,每天有超万吨的高端化工新材料顺利出厂供给下游企业。中国石化首个“全绿电”工厂在此诞生,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显著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在这里充分释放。

3年前,这里的工地还是“填海造地”而成的盐碱荒滩。没有柏油路,雨天出行靠走;海边风大时,说话靠吼;临时搭建的板房里,冬天办公靠抖。如此艰苦的环境下,集团公司总部相关部门、天津石化和设计施工单位组成天津南港乙烯项目团队,带领万人大军历经1000多天鏖战,向海而歌,奋力前行。

国内规模最大的线性α-烯烃生产装置的环管反应器,高47米、重320吨,狭小的场地和仅许几毫米误差的极限挑战成为吊装作业顺利进行的拦路虎。这个项目团队创造性地提出将环管反应器组装成框整体吊装的构想。不能在现场安装,就借用场地进行模块化安装;基础定位模板安装精度要求极高,就通过3D建模演示,再进行全面测量。大兵团的群策群力,不仅成功将误差稳稳控制在1毫米内,项目高空作业施工量也减少了80%,施工周期缩短50%。

项目团队刷新了同类项目建设总体统筹控制计划最优、用工人数最少、工厂化预制程度最深、模块化安装比例最大等多项纪录,实现超6000万安全人工时,树立了大型石化项目建设新标杆。

他们将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的基因深深融入项目,以中国创造为内核托举起一个又一个大国重器。团队仅用8个多月,攻关完成全球最大60英寸超大口径裂解气大阀的设计制造和检验,使我国裂解气阀制造技术进入世界领先行列。十余台重大装备国产化成功首研首发,两项被列为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行业内首家应用流程化机器人的智慧实验室内曾上演“人机大战”。在调试的关键期,项目团队每天上千次训练机器人把化验瓶准确无误地抓取到工作台上,以实现程序上的无缝衔接。如今,这些机器人处理工业循环水样品的控制精度达到世界领先、国内顶尖的0.025毫米。

“数智化应用贯穿了从生产到仓储的每一个环节。这不仅推动着我国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迈向更高台阶,更为全球石化产业的智能化转型贡献着中国智慧和方案。”央视《中国新闻》在对天津南港乙烯项目的专题报道中,这样评价。

随着天津南港乙烯项目投产运营,千亿级的下游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天津基地闪耀中国石化“4+2”世界级炼化基地版图,成为推动京津冀石化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将做大做强中国石化天津基地,向‘新’而行再出发。”天津分公司代表、党委书记王百森说。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