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3版:中国石化报03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青苗培养计划为青年人才搭台引路

2025年05月2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张云海 毕亦巍
16.8K

    张云海 毕亦巍

    “在现场的这段时间,我们既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岩芯参数收集,还要高质高效完成岩芯精细描述。这种实战培养,让我们快速成长为多面手。”5月2日,正在“一字号”风险探井钻井取芯现场开展岩芯描述的勘探分公司青年员工张益粼,来不及擦拭额头冒出的豆大汗珠,一边操作着实验机器,一边告诉记者。

    张益粼是勘探分公司物探研究院派驻取芯现场一支科研团队的带队人。2022年入职的他,仅用不到3年时间,就成长为现场岩芯描述骨干。他的快速成长得益于该院创新实施青苗培养计划。

    在青年员工培养工作中,该院坚持抓重点、抓痛点,摸清找准青年员工成长成才的规律,通过将青年培养与工作实战相结合,构建起“以重要科研生产工作为中心,配套四大赋能平台”的培养矩阵。自主科研攻关项目、岩芯库技能实训、井场和野外实习锻炼、开办“青年大讲堂”这四个培养平台,助力青年员工完成“知识+技能+经验”的多维度跃升,实现“1年站稳岗位、3年成为骨干”的发展路径。

    “青苗培养计划为青年员工创造了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给青年搭台子、递梯子、压担子,让青年人才在工作中实践、在实践中磨炼、在磨炼中成才,形成了稳定的科研人才梯队。”该院党委副书记熊治富表示。

    近年来,该院1人获中国地质学会“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金罗盘奖”、2人获中国石化闵恩泽青年科技人才奖、2人获得四川省企业系统“创新创效青年先锋”称号、1人获得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称号、1人被评为集团公司“三基”工作先进个人,为实现高质量勘探新突破奠定了人才基础。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