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聂红 科研承志 家国在心

作为我国石油炼制行业领军人才,聂红主持开发系列柴油加氢技术,支撑国Ⅰ到国Ⅵ柴油质量升级、重油高效转化技术,带领团队自主开发生物航煤生产技术,为我国炼油绿色低碳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2025年05月2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陈子佩
16.8K

聂红,1962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集团公司首席专家,就职于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2项

    陈子佩

    1985年至今,聂红已在炼油加氢催化领域深耕40载,是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的主持者,带领团队创造了平均每10年拿出一项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的佳绩。

    面对荣誉和成绩,聂红始终保持着拳拳初心,“我有幸赶上了国家炼油工业发展的好时代,感谢中国石化这么广阔的平台,让我们科研人员能够大展身手”。

    聂红的科研脚步,紧跟国家炼油工业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柴油清洁化刚起步,亟须开发高活性加氢脱硫催化剂。聂红和团队立足国内实际,创新研发出新载体材料,并开发出低成本、高活性的加氢精制催化剂RN-10,成功替代进口。该催化剂在国内外应用27套次,为生产国Ⅰ和国Ⅱ柴油提供了技术支撑。2001年,该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随着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持续上升,聂红早早着手钻研重油高效转化难题。

    原油中的40%是重油,转化难度极大。聂红带领团队开发出“双通道”催化剂和活性组元非均匀分布的脱金属催化剂,构建了个性化催化剂专有级配技术,大幅延长装置运转周期。此外,还开发了新型双向组合技术RICP,有效提升汽柴油收率。重油高效转化技术在海内外25家炼厂工业应用。该成果获得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0年以来,我国油品质量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聂红带领团队提出催化剂和工艺并举创新的整体解决方案,开发出了RS-2100和RS-2200加氢催化剂,并发明反应分级强化工艺RTS,低成本实现柴油超深度高效清洁化,支撑柴油质量快速从国Ⅳ升级到国Ⅵ。该成果荣获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生产并使用生物燃料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早在2009年,聂红就组织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启了以餐饮废油等为原料生产生物航煤的技术研发。经过反复试验,他们创新研发出专用催化剂和工艺,并经过工业规模装置示范验证,直至生产出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使中国具有生物航煤自主创新技术—自主生产—自主审定的整体能力,圆满完成国产C919大飞机的加注试飞。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的技术必须得能拿得出来。”聂红的语气温柔但坚定。她对炼油加氢技术充满信心,笃定要用科研创造未来,为中国炼油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