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产销研用”协同
促产业链稳定健康发展

2025年05月14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王启飞 胡晨曦 傅晓晶 郝 瑞 采访整理
16.8K

陈 锟 化工事业部合成树脂与合成橡胶室副经理
蔡志强 集团公司高级专家
王金祜 石化出版社展览业务部总经理
李 鑫 化工销售公司战略合作部经理

    问:在 “塑?有型万物  造?无限未来” 这一主题下,中国石化此次参展的整体目标是什么?希望向橡塑行业传递怎样的发展方向与愿景?

    蔡志强:中国石化此次参展的整体目标是展示中国石化合成材料开发与应用的最新进展,持续推进全产业链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新突破,为产业链各个环节带来不同的解决方案。

    我们希望向橡塑行业传递的发展方向与愿景:一是贯彻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产销研用”一体化作战,进行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实现与客户双赢。二是夯实“国之大者”央企担当和品牌影响力,在产业形势艰难的大环境下,确保产业链稳定健康发展。三是强化“专精特新”产品推广,以满足客户需求和产业应用创新引领两个维度促进产业链协同高质量发展。四是加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开展高性能专用料的输出与特种材料的引入,同时带动“两个市场”,实现产能输出与助推合成材料产业链上下游升级和提升国际化水平。五是对标世界领先,引导行业发展趋势和产品研发方向,推动中国石化合成材料高质量发展。六是推动践行全产业链循环发展理念,坚持物理循环与化学循环战略,通过优塑、减塑、物理循环及化学循环,实现产业链绿色发展。

    问:对比往届橡塑展,中国石化在展品、技术及展示形式上有哪些重大突破与创新?

    王金祜:中国石化在第三十七届中国国际塑料橡胶工业展览会上亮点纷呈。一是展品系列化,中国石化贯彻“基础+高端”发展策略,既展出基础类包装、管材等产品,又展出如生物基聚烯烃、聚丙烯接枝电缆、湖南石化的PCL、海南炼化的PBST、仪征化纤的PETG等高附加值和绿色新材料,引导行业发展趋势。二是技术系统化,通过不同产品的应用场景展示中国石化合成材料技术研发水平,基础产品确保合格好用质量稳定,高端产品满足行业国产化替代需求并节约采购成本。三是展示方案模块化,将产品按行业整合,即围绕汽车、功能包装、新材料等六大行业解决方案,与战略客户合作,通过管道、家电等应用场景来展示中国石化合成材料发展,从“单一产品”展示转向“解决方案”展示,凸显了中国石化技术实力和研发水平,同时通过裸眼3D、触摸交互等展示技术,增强展台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问:中国石化如何利用此次橡塑展与参展企业、行业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对推动整个橡塑行业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李 鑫:中国国际橡塑展是一个高层次高密度的行业间及跨行业交流的平台。一直以来,中国石化都很重视利用这个平台获取信息、扩大影响。在展前准备阶段,化销本部和区域公司对接行业领头公司的参展信息、战略客户的行程信息及制定重点企业/机构接触意向,安排交流议程。展中阶段,与参展企业、行业机构、国内同行进行广泛沟通,包括信息的交换和业务的洽谈。同时,为扩大中国石化合成材料新产品影响力,我们还进行了中国石化合成树脂专精特新产品推介会、合成材料产品出口推介会、小讲堂等多种形式的互动。其中,中国石化在生物基材料、高性能橡胶、循环经济等新赛道的展示,受到客户的重点关注。展后,我们还会持续跟进,将会展收获固化为推动业务发展的动力。

    在本次展会上我们看到,新能源和新材料革命,尤其是结合了AI和绿色环保的产品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以新能源汽车、机器人为代表的高性能合成材料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带动了相关产业和产品的快速迭代升级,形成了外溢效应。很多到我们展台咨询的客户也纷纷了解,中国石化是否有相关的产品及技术储备。我们下一步也会和研究院、生产企业共同思考创新。

    问:中国石化将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发挥“产销研用”一体化优势,为客户完善一揽子全包解决方案? 

    陈 锟:一是进一步优化“产销研用”体系。坚持以客户需求为牵引、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销研用”运行机制;构建“产销研用”一体化服务体系,强化中国石化“大兵团”协同作战优势,提升创新链、产业链协同效率,通过围绕新产品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推广、进口产品替代、产品定制化等核心环节,建立全流程管理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行业总监、客户总监工作机制优势,建立从需求评估到任务分发、过程跟踪、总结推广的“应用技术服务平台”闭环管控体系,以满足细分行业客户对新功能、新应用场景的需求。建立高附加值产品专职工作机制,大力推进新产品的生产与市场推广工作,全面提升中国石化产品品质,丰富产品结构,提升市场引领力。

    二是加强市场研判,优化装置分工。从中国石化全局推进以销定产,全面增强价值创造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品牌引领能力,结合装置工艺特点向企业提出分工建议和排产建议,落实“一企一策”,充分发挥装置优势,大力开发推广高附加值专用料,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为客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

    三是加强应用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形成由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和化销企业组成的专家团队,制定可行的配套激励政策,充分发挥平台发现新机会和提供解决方案的支撑作用。

    四是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以行业深耕发现需求,实现新产品开发推广;以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推广,实现装置分工与定位;落实“基础+高端”产品发展战略,加强对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与推广工作,解决通用产品创效能力不强、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不高等问题。通过高效协同的“产销研用”体系、完善的激励配套制度,逐步提升合成材料高附加值产品占比。

    (王启飞 胡晨曦 傅晓晶 郝 瑞 采访整理)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