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胡滔 丈量油气勘探开发的深度与速度在胡滔眼中,“穿越万米的功勋钻头”不仅仅是中国石化的荣耀,更是服务能源安全责任与使命的见证。17载深耕油气井现场的他,针对性提供“钻头与螺杆一体化提速方案”,通过优化钻头钻具设计、精准匹配地层特性,不断树立新标杆。2025年04月2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孙海涛
孙海涛 胡滔,这名奋战在“深地工程”一线的石油人,常年坚守在井场现场,丈量着中国油气勘探开发的深度与速度,书写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新篇章。从松辽盆地到塔里木盆地,从准噶尔盆地到柴达木盆地,胡滔的足迹遍及中国多个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重点区块,特别是在大西北,为当地的油气勘探开发事业贡献力量。 2022年,央视记者在“深地1号”大斜度跃进3-3XC井录制《挺进地下一万米,亚洲最深井开钻施工》节目时,胡滔作为钻头服务商现场代表出镜,介绍代表中国最高技术水平的油气井钻头。那一刻,兴奋与紧张交织,介绍起石化机械自主研制的牙轮钻头、金刚石钻头和混合钻头时,他如数家珍。 挺进万米深井,困难重重。西北地区地质结构复杂,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地下岩性多变,硬岩层和软岩层交替出现。万米深井的钻井环境极端,极硬的岩层和超高的井下温度让钻头的材料和性能面临严峻挑战。在超深井钻井中,井眼轨迹控制、井壁坍塌预防、钻井速度提升等技术难题亟待破解。但这些困难从未让胡滔有过一丝退缩,他直面“深地工程”,“挺进万米深井”的信念愈发坚定。 白天,他与客户逐井分析施工参数;夜晚,他和技术人员挑灯研究地层岩性。凭借这股“蚂蚁啃骨头”的韧劲,他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钻头难题。2014年,刚踏入深地领域时,中国石化顺北油气田钻井周期长达461天。为走出困境,胡滔提出“钻头与螺杆一体化提速方案”,通过优化钻头钻具设计、精准匹配地层特性,不断将钻井周期缩减至如今的最短60天,实现了“深地工程”油气勘探开发从“打不成”到“打得快”的跨越,为中国深地领域树立了新标杆。 随着国家能源战略向地球深部挺进,胡滔坚持在万米深井竞技场上不断创造“中国速度”。2024年,他带领团队10次刷新钻井单井单日进尺纪录,实现从“日进千米”到“日进两千多米”的跨越,并创造了全国单井单趟钻最长进尺5848米的纪录,持续为中国深地领域书写辉煌。 胡滔始终坚信:“没有攻不破的卡点,没有钻不透的岩层。”在深地塔科1井攻坚战中,他带领团队与15家国内外钻头、螺杆及提速工具服务商竞争,历经3轮20次同台竞技,最终石化机械作为唯一国产钻头服务商成功入围。在钻井过程中,他推动实施“一层一略,一趟一策”精准方案,迭代升级“龙”系列混合钻头、“锋”系列异形齿金刚石钻头等8款高端产品,并精心组织产品设计、生产交付、质量管控、服务保障小组,为国家能源开发提供利器,助攻该井完钻井深10910米。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