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7版:中国石化报07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加能站:从“卖油”到“卖生活方式”的跨越

2025年04月1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何翔任
16.8K

    何翔任

    当上海浦东的张女士开车驶入中国石化加能站,她的选择不再仅是92号汽油,还有一份“即时到家”的外卖订单;千里之外的云南曲靖货车司机王师傅,则在加能站边加气边享受司机之家提供的免费淋浴……这些场景,正悄然改写着中国能源消费的底层逻辑:加油站不再是简单的能源补给点,而是进化为破解能源革命与消费升级双重命题的“城市第三空间”。

    在“双碳”目标与能源转型的驱动下,中国石化以“油是基础、气是重点、氢是方向、电是趋势、服是未来”为目标,通过场景创新、数据赋能和生态扩展,打造“综合能源+综合服务+数字经济”的生态闭环,实现从“卖油”到“卖生活方式”的跨越。数据显示,中国石化已建成全球最大加氢站网络,并正在努力建成国内头部充电运营商和第一直营平台。这种立体化布局,正是对“双碳”目标的产业应答。

    当加油站变身为“人·车·生活”综合服务体,这种转型契合了新零售的核心逻辑:能源即服务。在上海石油打造的548座工会驿站里,环卫工人可以热饭歇脚、外卖骑手能免费换电……这些服务已超越商业范畴,成为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广东石油的“第二增长曲线”战略,正是以充电桩为触点,通过数据中台分析用户行为,衍生出保险、金融等增值服务。江苏石油的“车生态”服务链,则通过洗车、保养、维修的纵向整合,将单次加油行为转化为终身客户服务。当广西石油打造出首座“易捷+电”综合服务站、当贵州石油加能站通过“加注一箱‘醇’、温暖一路人”,加油站变成加能站已不再是简单的名称变化,而是演变为连接人、车、城的超级接口。

    中国石化的加能站演变进程,正是传统能源企业在能源变革中的生存探索。

    存量焕新的方法论:传统网络不是包袱而是战略资源。北京石油盘活闲置油库资产、河北石油利用黄金位置布局加气站……2.8万家便利店、超1万家养车门店构成的“毛细血管”网络,正通过“易捷速购”“车生态”等模式焕发新生。

    公共服务的商业化路径:通过工会驿站、爱心驿站、司机之家的运营,探索出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点。当加能站成为户外劳动者的“城市客厅”“路上的家”,品牌美誉度随即转化为客户黏性。

    能源综合需求的经营探索:从江西重卡充电走廊到云南LNG加气网络、从湖南光伏矩阵到安徽氢能商业化,中国石化正以央企担当,推动能源消费从“加油”向“加能”转型。在能源转型进程中,既要发挥油品业务的“压舱石”作用,更需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开拓新赛道。

    当加能站的霓虹灯映照着光伏板与加氢机,当便利店飘出咖啡香与快餐热气,加能站,正驶向更具想象力的蓝海。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