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破题闯关 锻造“深地”先锋2025年04月03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冯小强 罗卫东 王冰晶 李 洪
冯小强 罗卫东 王冰晶 李 洪 首次将元坝区块超深水平井施工周期缩短至300天以内;首次把通江区块断缝体构造井钻井周期提速72.92%;首次在四川盆地超深井中实现海陆相地层同开次安全钻穿;攻克四川盆地川东北、川西工区30余项技术难题,完成中国石化“深地工程”和兴1井、元坝气田最深井元坝102-5H井等8口超深重点井施工…… 这支辗转川渝、鏖战巴蜀,被甲方誉为勘探开发“先锋队”的铁军之师,正是西南石油工程重庆钻井分公司70141井队。2025年1月,该队被集团公司授予“金牌标杆基层队”称号。 创新驱动,聚力难题攻关 四川盆地“深地工程”被誉为“世界级工程珠峰”。自20世纪80年代开启勘探征程,30载寒暑更迭,如何突破钻井提速瓶颈成为当下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 以问题为导向,钻井分公司聚焦技术创新,亮出提速提效撒手锏。2020年7月,在集团公司“持续攻坚创效”号召下,该公司吹响“决战决胜川东北”号角,组织70141井队等6支队伍前往川东北工区。 针对高温、高压、高含硫、断层发育等超深水平井施工难题,“勘探先锋”70141井队一马当先,组建“党员+骨干”的攻关团队,针对施工难题、技术瓶颈等立项攻关,通过对比分析邻井资料、评估施工风险、大胆尝试新工艺,层层突破技术壁垒。 2024年,该队在川西施工和兴1井,通过采用控压钻进、“高抗磨强攻击PDC钻头+等壁厚高扭矩螺杆”钻具组合等举措,成功破解川西高低压同存的安全钻进、破碎地层取芯、超长祼眼段防斜等十余项重大技术难题。《川西和兴1井海陆相高低压同存长裸眼安全优快钻井技术》论文获得全国第34届天然气学术年会一等奖。 精益管理,提升经营质效 该队牢固树立以“精益”造“精品”的理念,着眼“小环节”,保障“大流程”,统筹优化生产运行,最大程度减少辅助时间,持续开展搬迁、中完和起下钻3个专项提升行动,在生产组织上推行精益钻井计划,确保每一项工作安全推进和无缝衔接。 2024年,在和兴1井施工中,该队创新采用“四谋划、四提前、四跟踪”搬迁方案,仅用3天时间就将相距120公里的设备全部运输到场,10天达到开钻条件。同时,针对自动化机具“一键联动”效率不高的问题,他们联合厂家同向攻关,创新采用“独控+协控”操作,起下钻速度由原来的13~15柱/小时提升到24~26柱/小时,提升效率高达85%。 此外,该队还针对重难点井段,动态优化钻井参数和泥浆性能,提高井壁稳定性,保证井眼质量,减少通井、下套管作业时间;探索实施井口装置地面组合、模块安装,实现中完作业的安全高效推进。从元坝2-1H井到元坝102-5H井,他们将二开中完作业时间由28天缩短到10.9天,4个开次中完作业累计节约工期18天,全井纯钻率达38.1%,创川东北工区中完作业最短纪录。 党建引领,激发内生动力 一个党支部就是一座坚强的战斗堡垒。该队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在安全生产中的引领保障作用,积极推进“党建+”模式,将网格化安全管理与党员责任区相互融合,赋能安全钻井生产。他们开展“党员突击队”“党员示范岗”“安全老师我来当”等先锋活动,激励党员打头阵、作示范,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推动生产经营的强大动能。 在川东北通江区块马602井施工中,全井共进行23次大型堵漏作业,累计搬运材料500余吨,配置堵漏浆800余立方米,调整泥浆2900余立方米,耗时61.38天,该队党员、骨干15人组成的突击队,始终冲锋在搬运材料、配置泥浆最前线。 先锋团队队伍介绍 西南石油工程公司重庆钻井分公司70141井队组建于2007年4月,先后在川西、川南、川东北等工区安全优质高效完成彭州115井、元坝102-5H井等20余口超深井施工,工程质量优良率100%,创新施工纪录80余项,打破国内施工纪录8项,先后获得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全国委员会劳动竞赛“优秀集体”、集团公司“金牌标杆基层队”等荣誉称号。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