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为设备安全管理和长周期运行保驾护航2025年04月02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谷成林 刘腾飞
设备完整性及长周期运行保障技术创新团队简介 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设备完整性及长周期运行保障技术创新团队成立于2012年,目前有20名成员,其中正高级工程师4人,团队博士学历人员占比55%。团队以石化设备完整性管理和长周期运行保障技术研发为核心,聚焦石化设备的使役行为与损伤机制研究、高精度状态感知、寿命预测及智能运维等方面,为集团公司设备管理迈向国际先进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本报记者 谷成林 通讯员 刘腾飞 3月,春意渐浓,广州石化的装置区内,技术人员工作热情似火。来自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设备完整性及长周期运行保障技术创新团队的邱枫博士、刘永强专家等人,正对投产运行25年以上的压力式液化烃球罐进行紧张的现场检测和评估。这是团队贯彻落实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战略的一个举措。 为了应对装置大型化、原料劣质化、运行周期延长带来的设备安全挑战,安工院于2012年组建设备完整性及长周期运行保障技术创新团队,系统推进石化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团队带头人、安工院设备安全研究室主任屈定荣介绍:“我们的愿景是实现失效机理早清楚、事故隐患早发现和故障处置早决策,在设备损伤与失效机理、高精度设备状态感知与故障诊断、智能运维技术三大领域持续攻关,致力于攻克设备完整性关键技术难题。” 团队先后承担20余项国家级和集团公司重大科技项目,在动设备、静设备、电气和仪表等专业方向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技术进展:成功研发耐低温腐蚀钢、多离子在线监测设备和电气设备智能巡检终端等核心装备,构建静设备集中监控平台、设备完整性及风险预测平台等。相关成果获集团公司和行业学会科技奖励15项,形成了覆盖石化产业上中下游的设备完整性及长周期运行保障技术体系。 2024年,他们采用自主研发的基于智能终端的腐蚀检查技术,为中科炼化开展停工大修腐蚀调查。中科炼化高级专家粱海明评价,“本次腐蚀调查采用了尖端的物联网技术,运用高精一体化测厚仪、智能终端App和可视化平台,结合AI智能识别,显著提高了现场的检查效率和缺陷识别率”。 这些科研成果有效支撑了集团公司设备完整性管理及装置长周期运行,引领了我国危化品企业设备管理模式的变革。展望未来,团队正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设备状态实时感知和智能运维决策中的深度应用,持续推进石化设备完整性智能管控技术、平台和体系的优化升级。 留言板 团队技术骨干、集团公司劳动模范 许述剑: 我们将紧密结合中国石化主业和产业转型发展需要,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开展新型工艺环境下设备材料使役行为及损伤机理研究,攻关设备状态远距离全面感知与无感操作技术、设备全生命周期健康诊断与故障溯源大模型、装置老化评估与安全管控技术,持续提升设备完整性及长周期本质安全技术水平。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