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风雪中的热火朝天

2025年04月0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徐雯慧
16.8K

1996年冬,中原石油勘探局油田建设公司(现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中原油建公司)电气大队的石油工人,迎着漫天飞雪在金堤变电所放电缆。 刘慧萍 提供

    徐雯慧

    1996年寒冬里的一天,雪像是被狂风撕扯的棉絮,纷纷扬扬地飘洒在中原大地。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采油一厂东边的110千伏金堤变电所,被皑皑白雪严严实实地覆盖着,放眼望去,满是一片银白世界,唯有那伫立在雪地中的电缆设施,沉默地诉说着即将开展的艰巨任务。

    一群来自中原石油勘探局油田建设公司(现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中原油建公司)电气大队的石油工人,正迎着这漫天飞雪,有条不紊地准备放电缆。他们身着厚重但被积雪打湿的工作服,身影在风雪中显得有些模糊,却又透着一股坚毅。

    每名工人的手,都被这严寒的天气折磨得不成样子。红彤彤的,像是被火烧过一般,皮肤干裂开来,一道道口子触目惊心,仿佛是岁月和艰苦工作刻下的痕迹。寒风如刀割般划过,那裂开的伤口被冷风一吹,疼痛直往心里钻。可他们没有一个人停下手中的动作,没有丝毫犹豫与退缩,不管不顾这钻心的疼痛,毅然决然地投身于工作之中。

    在刺骨的寒风里,他们喊着整齐的口号,“一二——一二——”这口号声,穿透了呼啸的风声,在空旷的金堤变电所上空回荡。这简单的口号,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让他们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大家齐心协力,有的在前面拉着电缆,脚步在雪地里艰难地挪动;有的在后面稳稳地推着电缆,确保它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尽管风雪不断地吹打在他们的脸上,模糊了他们的视线,但他们的眼神始终坚定,紧紧盯着电缆,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们无关。

    他们就这样热火朝天地干着,一心只想完成任务。在这冰天雪地中,他们默默坚守着。这份坚守,是对责任的担当。他们深知电缆的铺设关乎着整个油田的正常运转,哪怕条件再艰苦,也绝不能有丝毫懈怠。这份坚守,也是对孤独的承受。远离家人的温暖,在这冰天雪地中独自奋战,只有身边的工友和这冰冷的电缆陪伴着他们。这份坚守,更是对荣耀的捍卫。作为石油工人,他们以能为国家的石油事业贡献力量为荣。每一根铺设好的电缆,都是他们荣耀的勋章。

    “人心齐,泰山移”,这句古老的谚语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遇到困难时,大家相互扶持,相互鼓励。有人不小心滑倒了,立刻就有工友伸出援手;有人累得气喘吁吁,其他人会主动分担他的工作。他们凭借着这股团结的力量,在这艰难的环境中,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着工作。哪怕前方的困难如同一座巍峨的高山,他们也坚信,凭借着彼此的团结协作,一定能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照片中,20世纪90年代石油工人在金堤变电所顶着大雪放电缆的画面,被永远定格。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记录着石油工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他们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流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石油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坚守初心,为国家的能源事业奉献力量。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