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8版:中国石化报08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关键词:智能化调控

2025年02月24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于 佳
16.8K

讲述人:严 川 (胜利油田经营管理部油田电力技术专家)

2024年,胜利油田聚焦传统能源与新能源耦合发力,通过智能调控提升油气主业保障能力,“源网荷储统筹、多能综合互济、全产业链协同”油田特色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支撑了5.5亿千瓦时自发绿电全量消纳,配网线损降至5.72%,油气生产用电绿电占比23.5%,实现协同增效1亿元。

在源侧,我们持续提升能源清洁供给能力,让煤电应发尽发、调峰调节能力更强,让绿电优发满发、全年全量消纳无弃光。全年自发自用煤电40.8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加2.86亿千瓦时,供电煤耗降至294克/千瓦时,提前两年实现山东省煤电能耗控制目标。累计建成光伏装机规模450兆瓦,光伏发电成本比上年下降0.02元/千瓦时。围绕煤电可持续发展,推进电厂一期机组减量替代项目完成政府核准、集团批复、建设启动。

在网侧,我们持续提升油气开发保障能力,坚持合作发展与自主发展两条腿走路,加快推进新孤变国网电源引入工程——孤东油区第二电源建设项目,油田电网更加坚强可靠、互联互通作用发挥更加明显。积极布局融入页岩油开发,落实“页岩油开发到哪里,电网就布局跟进到哪里”要求;强化配电线路隐患治理和管理提升,全年电网故障次数比上年下降9.8%,影响原油产量比上年下降18.7%。

在荷侧,我们持续提升综合用能创效能力。用电引导方面,坚持“一切负荷皆可柔”,进一步完善油田生产用电分时电价机制,采取错峰间开、避峰运行等措施,调动开发单位柔性生产的积极性,全年生产用电单价下降1%。油电一体方面,探索形成“高压专网专线供电+橇装移动变电站配电+可循环电力物料降本”页岩油用电保障体系,进一步缩短了压裂周期、降低了用电成本;实施“线路损耗及转供电治理”等服务项目128个,减少油气开发成本1100万元。

在储侧,我们持续提升多元场景应用能力,聚焦储能应用突破,在孤东投运油田首个10兆瓦/20兆瓦时电储项目,形成了集中式电化学储能项目全生命周期一体化投资建设和并网运营策略,为多元储能布局奠定了基础;研究形成了绿电制氢储能落地方案,协调各方有望尽快实现工业应用。

●2025年新愿景

我们将结合油田用能实际,继续推进源网荷储智慧能源系统建设。

源侧,提升煤电深度调峰、快速爬坡、高效调节能力;提升新能源精准预测及智能响应能力;提升煤电和新能源经济发电、智能调控能力,让彼此在自动寻优中实现互动耦合。

网侧,提升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新能源消纳能力、多元负荷承载能力、安全供电保障能力和主配微网协同保供能力。

荷侧,构建基层生产用能单元全穿透全覆盖的数据湖;构建完善负荷柔性响应的资源池;构建页岩油开采大体量冲击负荷条件下的策略群;构建基于安全智慧响应调控策略负荷控制的体系网。

储侧,按照10兆瓦向100兆瓦延伸推动、固定式向移动式延伸推动、储电向储热延伸推动的要求,研究遴选形成符合油田实际的储能路线,在储能建设上破题破冰,进一步提升源网荷储匹配程度。

总之,我们将以源网荷储智慧能源系统迭代升级为核心,通过实施新能源拓版及煤电转型升级工程把“源”做多,实施电网融合及改造提升工程把“网”做顺,实施负荷精益保障工程把“荷”联动,实施多元储能配套工程把“储”做高效,打造基于自主可控供用能系统的源网荷储智慧能源体系生态,统筹服务油气勘探开发的能源规划建设、生产指挥运营、经济决策评价等全业务链条,让源网荷储智慧能源系统成为油田“大生产、大运行”的助推器。

(本报记者 于 佳 整理)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