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时代浪潮中的工人形象与文学情怀

——评邹元辉新作《远航》
2025年01月2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向 阳
16.8K

向 阳

前些日子,我读了中国石化作家邹元辉的长篇新作《远航》(中国工人出版社、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改革开放以来,从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开始,我们见证了一种全新的书写方式,它描绘了一线劳动者、工人群体如何为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远航》理应纳入劳动者形象塑造的文学序列之中,它反映了工业题材的深刻内涵。

《远航》人物形象塑造手法极为成功,赋予角色以栩栩如生的个性。从李阿牛、史冷霜、傅抱石到丁浩,即便是作品中的反派角色,作者都采用了原型化的塑造方式,避免了概念化、符号化、机械式和单向度的刻画,深入挖掘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以李阿牛为例,他的人生轨迹从延安到沈阳,再到宁波,跨越了不同的地域和生活阶段。从12岁的少年到成年、成家,直至成为技术骨干和一线工程师,其经历的丰富性本可以被简化为单一的工人形象,但作者却巧妙地避免了这种刻板的写作模式。

李阿牛的形象既高大又令人敬仰,但作者并未将其塑造为单一维度的角色,而是深入其内心世界和情感深处,展现了一个立体、有血有肉的人。李阿牛与史冷霜之间的初恋关系,以及与傅抱石的婚姻生活,都描绘得细腻而真实。

傅抱石作为一个人事工作者,本可以被刻画成刻板的形象,但作者却赋予她坚持原则与情感丰富的女性特质。傅抱石与李阿牛之间的爱情,既节制又充满深情,体现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恋爱的特点:既纯洁又充满尊重。

当史冷霜再次出现时,对李阿牛的人格和人品提出了考验。他处理这种复杂情感关系的方式,展现了他的伦理观和道德原则。尽管情感未完全放下,但他依然在友情的层面上关心史冷霜,同时承担起作为丈夫、父亲和家庭成员的责任。这种人物塑造,不仅体现了20世纪50年代工人知识分子的形象,也展现了其人品、人格和人性的复杂性。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那些在第一线辛勤工作的劳动者,他们对国家的建设充满使命感,展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强大的渴望。这种对专业精神和国家发展的执着追求,使得这些人物形象尤为鲜活和感人。

在处理工业题材时,作家往往面临着将工业的硬朗特性转化为文学表达的挑战。与农村题材相比,后者因其悠久的情感底蕴而更易于被赋予文学性,常被描绘成田园牧歌般的场景。而工业则常常让人联想到的是工厂、烟囱、机器和轴承等元素,这些在文学创作中可能显得较为生硬。然而,《远航》却以平实朴素的语言,巧妙地将工业的硬朗与文学的柔美结合起来。这种语言风格虽然平实,却并不缺乏深度和嚼劲,避免了报告文学化的倾向。

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随着情节的推进,作品可能会逐渐演变成对某个时代的报告,而《远航》则始终以人物为中心,从人物的内心出发,展现了他们对国家和民族复兴的责任感。作者在刻画人物时,不仅注重其心理状态的复杂性,而且在运用语言上也达到了高度的文学性,上升到一种高雅的艺术境界。

特别是在作品的结尾部分,李阿牛找到了他的母亲。这一情节既可以理解为字面上的寻根,也可以视为一种深刻的隐喻,象征着对根源和身份的深刻认知。这样的结尾并非偶然或刻意,而是具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深远的象征意义。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