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3版:中国石化报03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胜利油田油气井下作业中心使用叉装方式代替吊装作业,做好高风险作业减量工作

“搬家团队”来了新朋友

2025年01月2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焦子琳 牛文宏 张 宁
16.8K

    焦子琳 牛文宏 张 宁

    一个新朋友的加入,让廖生鹏所在的“搬家团队”轻松了不少。

    近日,记者来到胜利油田油气井下作业中心胜采作业区ST3-3X211井“搬家”现场。这口井刚刚完成小修作业,作业准备项目部副经理廖生鹏正带领员工将修井设备向ST3-5X121井场转移。

    眼前缓缓驶入井场的“大家伙”,仅轮胎直径就将近1.5米,机身前的两根巨型货叉厚重规整,最大承重能力20吨。这便是他们的新朋友——柳工CLG-F180N型叉装机。

    在指挥员、监护员和司机的默契配合下,只见它灵活自如地游走在井场上,将竖直的货叉缓缓放平,举重若轻地将板房等大型设备抬起又放下。“有它在,我们省了不少心。”廖生鹏笑道。细看现场的设备,记者发现它们都配有早已改装好的插孔,专门配合叉装机使用。

    20分钟时间,装车完成,设备被逐一放置在托运卡车上,随后向目的地驶去。另一个井场,负责卸车的叉装机也已经准备就绪。

    过去,依赖外雇吊车的搬迁作业面临着诸多难题。吊车旋转半径固定,移动时需反复调整千斤支腿,还需多人监护,操作烦琐且费用高昂,单次动辄千元。同时,吊装作业申请及许可票证办理流程复杂,施工准备期长;施工中需要人工摘挂绳套、拖拽绳索,不仅劳动强度大,还存在较高风险。

    廖生鹏介绍,叉装机的投入使用使搬迁状况大幅改善。以往吊车搬迁需6人以上作业三四个小时,如今叉装机作业3人在场一两个小时就能完成,最多时一辆叉装机一个月能助力130余口井“搬家”。成本方面,每次搬迁从雇车到人工费用能节省1518元,日积月累节省费用相当可观。

    在油气井下作业中心胜采作业区机械设备主任师谭小平看来,柳工CLG-F180N型叉装机的诞生,是团队心血的结晶。

    从2022年6月19日召开第一次方案论证会,到2023年清明节正式投入使用,大半年的时间,一个个想法渐渐开花结果。设计货叉翻转收起支撑杆、加装货叉油缸液压锁、集中润滑及增设摄像头……通过与柳工机械公司一次次对接改造、一次次论证和实验,柳工CLG-F180N型叉装机才最终成型。

    如今,胜采作业区排管机、板房、大罐等大件设备已基本实现免吊装搬迁,并在其他作业区逐步推广。谭小平表示,目前正针对八角操作台、防喷器等小件物品进行改造,设计免吊装自锁鞋套与专用吊绳,以实现井口与卡车间的叉装转运。

    记者现场见证,在ST3-5X121井的搬迁作业中,使用叉装机仅一小时就高效完成,修井设备整齐排列,准备迎接下一次施工。

    专家点评

    胜利油田油气井下作业中心安全(QHSE)管理部经理 吴修华:

    油气井下作业中心高风险作业最多的就是吊装搬迁,作业风险管控难度高、施工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该中心使用叉装方式代替吊装作业,单井搬迁减少1.5小时,人员减少2人,日均高风险作业降低37.5%。

    本质化安全是核心,我们不仅要打好“防御战”,抓好QHSE管理体系的落实,也必须要加强“攻”“防”一体、“控”“减”结合。要持续强化“免吊装、免登高、免接触”的应用,加快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的进程,真正实现从“人防”向“技防”转变、从“经验管控”向“科技强安”转变。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