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跟随化工先驱报国的足迹

2025年01月15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郑 瑞
16.8K

南化公司每月派青年博士走进幼儿园,为孩子们和幼儿教师讲解演示富有趣味性的化学小实验。 姚卫舟 摄
扫码观光

    江苏省南京市

    案例名片

    【名称】永利化学工业公司铔厂:打造“化工小课堂、思政大课堂”

    【申报单位】南化公司

    【工业遗产类别】国家级

    【简介】南化公司在保护利用工业遗产的基础上,设计红色、绿色、蓝色三条特色文化线路,打造“化工小课堂、思政大课堂”,全景式展现范旭东、侯德榜等化工先驱的奋斗经历,播撒“实业报国、科技兴国”的种子,让参观者近距离感受南化创新发展的历程和现代工业文明。

    郑 瑞

    2024年12月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化铸魂 实业报国”课题小组两名导师带领12名学生走进南化公司,探寻“四大信条”赋能南化公司高质量发展的90年腾飞密码。“看着墙上一幅幅老照片、一个个历史故事,仿佛能听到那峥嵘岁月里,工人们热血沸腾、激情高昂的呐喊与坚定前行、步履铿锵的脚步声。”该校学生顾文静说。

    2019年以来,南化公司加大工业遗产保护力度,升级改造公司厂史陈列馆,对毛泽东主席塑像、文化广场、硝酸塔广场、五所洋房等进行了修缮维护,在保留原有建筑外貌的基础上对老六村区域进行文化开发和盘活运营,打造了1934文化产业园,让工业遗产进一步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这条南化公司精心设计的红色路线上,跨越各个历史时期的工业遗产,讲述着范旭东、侯德榜等化工先驱矢志不渝、实业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崇尚科学、自立自强的科学家精神。

    “范旭东先生以非凡的勇气与远见,在天津塘沽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精盐厂——久大精盐厂,让国人告别了吃粗盐的历史;随后,创办永利制碱公司,打破了西方对制碱核心技术和市场的长期垄断。”在南化公司企业文化讲解员丁予淳的带领下,师生们沿着南化公司厂史陈列馆“根、魂、脉、范”四个展厅前行。

    丁予淳继续讲解:“侯德榜,侯氏制碱法的发明者,在20世纪初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国外对索尔维制碱法采取技术封锁的情况下,投身到永利碱厂的建设中,牵头攻克多项技术难关。侯氏制碱法开启了世界制碱业的新纪元,获颁新中国第一张发明证书。”

    高大的青灰色硝酸塔矗立眼前,将师生们带回那战火纷飞的岁月。彼时,永利铔厂配合战争需要转产硝酸铵,为抗日战争前线提供了大量急需的炸药原料。面对日军的威逼利诱,永利铔厂全体职工展现出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宁举丧,不受奠仪”,坚决不与侵略者合作。

    解放战争时期,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永利铔厂开展护厂运动,防止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保护工厂的设备和资产,迎接新中国的到来。新中国成立后,南化公司在党的领导下,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与发展,先后在煤化工、催化剂、精细化工、大型化工设备制造等领域创造了35项全国化工之最,为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

    参观完红色路线,师生们接续参观蓝色路线和绿色线路,实地体验化工生产,感受化工企业的飞速发展。

    “南化之旅,是一次知识与精神的双丰收。范旭东、侯德榜等先辈实业救国的伟大情怀,将永远激励我前进。红色路线展现了工人阶级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拼搏的历史,蓝色路线见证了科技探索、科研创新之路,绿色路线呈现了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实践。只要传承这份拼搏与担当,定能为祖国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续写新时代的奋进篇章。”参观结束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宋佳铭在朋友圈这样写道。

    留言板

    □  南化公司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科助理员 吴 迪:

    近年来,公司对工业遗产进行了保护修护,进一步提升了接待开放能力和现场教育教学的感染力,目前年均接待社会公众6000人次,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 南化公司原南化报社总编 陈登茂:

    南化公司是一个有着90年悠久历史的老企业,活化利用工业遗产,是对企业自身历史文化的传承,能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同时可以向社会各界传播红色文化,讲述化工知识,让后辈们不忘历史、面向未来。

    □ 南化公司橡胶化学品部新员工、企业文化讲解员 丁予淳:

    了解南化的悠久历史后,我为自己是南化的一员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会履行好讲解、宣传的职责,将南化的工业遗产和文化传承宣传出去,为公司树立良好形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