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2024年12月3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据统计,目前,我国共出台了128项产品碳足迹相关标准,其中团体标准110项、地方标准15项、国家标准3项。 从标准类别来看,主要包括通则类、标识标签类、产品碳足迹评价类、核算与报告类;从行业来看,主要集中在电子电器、农产品、纺织产品、建材产品、轻工产品;从层级上看,团体标准居多,国家、行业标准较少,而多数团体标准不符合国际标准要求,无法指导第三方或企业自行开展碳足迹研究。 标准是建设碳足迹管理体系的重要支撑。2024年6月,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分阶段明确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设目标:到2027年,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制定出台1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到2030年,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制定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 2024年8月,我国发布《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国家标准(简称:《通则标准》),明确了产品碳足迹核算边界、方法、数据质量要求和溯源性要求等,填补了国内产品碳足迹核算通用标准的空白。 《通则标准》只是一个指导性、纲领性文件,相当于给了一个框,在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排放因子数据库等方面,依然有许多空白需要填补和完善。 不过,《通则标准》向前迈进了一步。“毕竟,当务之急是先解决标准有没有的问题,才能解决标准好不好用的问题。”马坤说。 2024年,中国石化印发了《中国石化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7年)》,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石化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任务书”:到2025年,力争制定成品油、乙烯、醋酸乙烯、PVA(聚乙烯醇)、合成氨、甲醇、氢等10个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2026~2027年,力争每年制定20个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加快形成涵盖全产品的标准体系,推动建立石油化工产品碳足迹标准体系。 最近,马坤正在系统总结盘点胜利油田碳足迹管理经验,编制《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原油、天然气产品碳足迹核算指南》,指导中国石化国内上游企业开展碳足迹核算。 时任胜利油田技术检测中心党委书记、中石化(山东)检测评价研究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现任胜利油田天然气销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齐光峰表示,企业进行产品碳足迹分析,既可以全面、客观地审视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能源与环境问题,挖掘碳减排潜力,为企业改进工艺措施、开发低碳技术提供内在支撑,又可以将产品的碳足迹信息以标签的方式告知公众,从而引导消费者的低碳购买行为,从需求端撬动供应端,还可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贸易壁垒。 给产品贴上低碳标签,成为越来越多企业营销的新卖点。岳宇说,这就像购买高能效的家电一样,用起来能耗低、成本低。 碳标签,正逐步成为出口产品的绿色通行证。2023年8月,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新电池法)正式生效。按照新电池法的要求,电池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超标将面临高额关税。同年10月,全球首个“碳关税”——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正式实施,对没有碳标签或碳标签没有达到标准的产品,征收碳关税。 合规的碳足迹直接影响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法国,产品的碳排放越低,中标可能性越大;在韩国,只有低碳的产品才能拿到政府补贴;在挪威、意大利等国,碳足迹报告被列为进口强制要求。 原油是化工产品的原料。齐光峰说,只有加快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碳足迹管理体系,在规则制定上掌握一定的话语权,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