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站在高处遇见自己2024年12月27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赵海燕 何 芹
赵海燕/文 何 芹/图 “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都是一幅独一无二的拼图。一开始,它可能是零散的、琐碎的,可过一段时间再看,走过的每一步路都不可或缺。”夺得2024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采油工竞赛金奖后,徐晓泉感慨,终于在高处遇见了不一样的自己。 1999年夏天,20岁的徐晓泉技校毕业后成为江苏油田的一名采油工。在同事眼里,这个新来的瘦小伙儿,少言寡语,总爱跟在技术员身后,默默学油水井管理。和师傅们一起干体力活儿时,他总想方设法在相同的步骤中总结省时省力的办法。 领导看到徐晓泉踏实肯学,派他到重庆科技学院进修一年。外派学习结束,徐晓泉被任命为副岗长,这让他对采油和集输知识有了更全面系统的认知。 除了管好油井、维护保养好日常生产设备,徐晓泉把更多的心思用在清洁生产上。辖区内的沙永管线承担着重要的原油输送任务,由于该管线埋于地下并穿越11处河流,定期清扫管线至关重要。然而,清管周期短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徐晓泉仔细对比分析了连续3个月的全周期清管效果数据,研究现场设备流程,并考察不同材质的清管投球。最终,他提出了“一提一换二组合”的创新清管方法:利用站内闲置的换热器给原油提温,更换高硬度材质的清管球,并在球底增设橡胶片以增加耐磨度;同时,选用不同直径的两款通管球进行串联组合使用。通过这些革新措施,清管周期从原来的15天成功延长至70天,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线的安全性。 如果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中看不出成长,那么就去陌生的领域检验自己。 带着这样的信念,徐晓泉报名参加了江苏油田采油工技能大赛,并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实操项目的出色表现,让裁判记住了这个跑动快、操作稳的选手,选拔他进入更高级别的技能竞赛中历练。 2016年,徐晓泉参加了集团公司采油测试工技能竞赛,并一举夺得了金牌。然而,他的竞技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22年,在冲击全国职业技能竞赛采油工竞赛时,由于膝盖积液的问题,徐晓泉不得不中途退赛。“长时间作业,加上追求精度,对体力和耐力都是考验。”徐晓泉感慨。 今年7月,徐晓泉再一次向全国竞赛发起挑战。经过几轮选拔,徐晓泉成功进入了江苏油田前六名。“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考试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徐晓泉介绍道,“以前机械制图靠手绘,现在则要求使用CAD进行上机操作。”这正是他的弱项之一。 备赛期间,他每天5点起床,学理论、高强度练实操。为了补齐短板,他还给自己多布置两张机械制图任务,一张图就要画一个小时。 10月14日竞赛开始,考虑第二天有雨,赛程临时作出调整,开幕式一结束就抽签,先安排三分之一的选手进行游梁式抽油机井及更换示功仪操作考试。徐晓泉抽中的那一瞬,来不及多想,迅速调整心理状态,以比平时快30秒的速度、满分的成绩稳稳拿下。 4天,徐晓泉与97名选手同台竞技,最终喜获金牌。载誉归来,徐晓泉眼里充满光彩。 问:竞赛对你的专业技能、思维模式等有什么帮助? 答:参加竞赛,让我学到了很多平时工作中接触不到的知识,掌握了更多理论细节和技术要点,对采油技术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能更好地指导实际操作。在思维方式上,竞赛逼着我去系统地思考问题。现在,我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寻找最适合生产实际情况的方案,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另外,竞赛还给了我一个难得的机会,和来自不同油田的高手们交流学习。大家在一起分享经验和技巧,大大拓宽了我的眼界。 徐晓泉,集团公司技术能手,江苏油田采油一厂沙埝采油班站采油高级技师,荣获2024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采油工竞赛金奖。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