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有挑战的事情才更有乐趣”

2024年12月27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黄予剑 胡雪莹 李占军
16.8K

刘乔平,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公司采气工艺油田级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24年被评为“感动重庆十大人物”。

黄予剑 胡雪莹/文 李占军/图

12月20日,群山已隐入暮色,从井场回基地的路上,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刘乔平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

“我明天要回江汉开会,但还有一口重点井施工,走之前先去现场看看。”身为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公司采气工艺油田级专家,刘乔平虽然事前已经细致交代,却还是放心不下。

今年,涪陵气田打井数已经突破千口,累产气量突破700亿立方米。“受自然递减影响,老区块稳产难度越来越大了。”刘乔平说,如果把产能建设比作是生孩子,采气工艺就是养孩子,作为技术攻关团队负责人,他的任务就是带领大家一道钻研,让每一口气井健康成长,多产气。

“从清管作业、管道防腐,再到增压开采,许多工艺技术都是他最早引入到气田,再根据现场实践不断优化改进。”攻关团队成员李牧回忆,仅排水采气工艺,他们就花费近三年时间,“试验进展很不顺利,质疑、不理解的声音很大,他没有打退堂鼓,一直带着大家咬牙坚持。”

“搞技术就像爬山,没有路,就蹚出一条路来,没人干过的、有挑战的事情才更有乐趣。”从贵州大山里走出来的刘乔平,始终保持着山里人的质朴和韧劲。他记得,第一次清管作业,光是方案就修改了十几遍,“就像孩子身体出现异常了,要早发现早诊治。但是干工作还要考虑如何花钱最少,技术经济实用才最好”。

涪陵页岩气公司年轻人多,遇到生产难题,大家都爱找刘乔平请教,他的许多徒弟如今都走上了重要管理岗位。“师傅经常说,不能纸上谈兵,要多跑现场,到现场才能掌握最真实的情况。”该公司技术中心地质所党支部书记杨宗桂是刘乔平的徒弟,他说前两年到基层工作,一有空就跑现场,也是受师傅的影响。

喻建川也是刘乔平的徒弟,今年已经成为油田专家。“有时半夜接到师傅的电话,说又想到了一个新点子,兴奋地睡不着。”喻建川感慨,很少看到一个人,对工作如此痴迷。

刘乔平宿舍的书架上,放着一本书《一生三做:做人、做业、做事》。“2009年评上高级工程师后,觉得职业规划大概到头了,可是又不甘心,想着一年总要做几件有成就感的事吧,将来老了,也可以拿出来炫耀。”已是知天命的年纪,刘乔平与年轻人分享自己的人生体悟:“认准的事情,就要坚持下去。”

拨开层层迷雾,在向上攀登中遇见最美风景。近年来,刘乔平牵头研制的页岩气井地面集输撬装化、模块化设备,为气田节约投资数千万元。他带领攻关团队完成的采气工艺配套技术,成为页岩气高效开发六大核心技术之一,年增产页岩气10亿立方米以上。

问:从事页岩气勘探开发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答:涪陵气田是我国第一个实现商业开发的页岩气田,也是首个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啥叫示范?就是先干出个样子来,成为行业标杆。今年是涪陵气田勘探开发12周年,12年里,我们围绕科技攻关创造了无数个“第一”,今后还要创造更多“第一”,继续保持国内行业领先地位,为国“争气”。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