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3版:中国石化报03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十建公司成立以智能机器人为主体的战斗“兵团”。他们研发的23项技术创新成果得到应用,助力项目建设钢结构、管道预制施工效率提高了近4倍

打造智能建造班组 助力项目攻坚创效

2024年12月2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田元武
16.8K

    本报记者 田元武

    12月16日,黄海之滨寒风刺骨。十建公司青岛智能建造车间里,却洋溢着别样的温暖与活力。

    十建公司劳动模范、智能建造班班长刘建国将一份师徒协议书郑重地交到高级焊工张杰手中:“这是咱们班新研发的智能机器人,试用阶段就由你担任它的师傅了。”张杰抚摸着机器人灵巧的白色机械臂说道:“这是我第一次给机器人当师傅,我一定在半个月内调试好,让它在岗位上发挥作用。”

    刘建国带领的智能建造班组,堪称十建公司在重点工程建设中的“特种部队”。他们专注于管道、钢结构预制焊接施工,是推动项目运营攻坚创效的重要力量。自2022年底成立以来,该班组全力打造以智能机器人为核心的战斗团队,取得了丰硕的技术创新成果。他们研发的智能机器人、管道数字化车间、焊接质量数据自动上传软件等23项技术创新成果已成功应用,使项目建设中钢结构、管道预制施工效率大幅提高近4倍。

    技术创新催生智能建造班组

    “当前工业焊接机器人在项目建设中存在局限性,仅适用于水平位置的单层焊接,难以应对厚度不一、材质不同的非标准管道和钢结构的自动化焊接需求。”十建公司第一安装分公司副总经理、青岛智能建造基地项目部经理王坤介绍。

    为突破这一瓶颈,十建公司依托青岛智能建造基地的地域优势,成立了智能建造班组,制定了28项组建智能建造班组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智能焊接机器人研发、焊接质量管理软件应用、创建绿色低碳化焊接作业平台等主攻方向。

    “全位置管道智能机器人的3D扫描系统需要再次测试,在保证精准度的同时,要缩短扫描时间,提升焊接效率。”每个月初,刘建国都会组织班组成员对智能机器人的应用情况进行深入研讨。在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包括刘建国在内的5名焊接操作人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成为公司智能化、数字化施工技术创新应用的先锋。

    “揭榜挂帅”助力机器人成主角

    在智能建造班组中,智能焊接机器人有8名,占班组员工总数的60%以上。“班组成立伊始,智能机器人还是班里的‘配角’,主要处在试应用阶段,管道、钢结构的预制焊接任务多由传统的自动焊接设备完成,班组整体施工效率和质量管理并没有得到提升。”刘建国介绍,为了加快班组智能化转型步伐,他们决定参加公司组织的“揭榜挂帅”行动,让智能机器人在项目攻关中发挥智能优势。

    在2024年度的“揭榜挂帅”行动中,刘建国带领智能建造班组成员主动揭榜,承担了智能焊接机器人、管道数字化车间、焊接质量数据自动上传软件等6项技术创新项目。

    “为了更好地完成技术攻关,智能建造班组以焊接机器人为施工主力,以焊接操作人员推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创新,使项目建设整体施工效率大幅提升,人工和机具成本费用降低了近55%。”十建公司智能焊接技术专家魏家斌表示,经过“揭榜挂帅”行动的历练,智能建造班组成功将8台智能机器人打造成管道、钢结构预制焊接施工的骨干力量。

    数字化车间赋能智能建造班组

    12月9日,刘建国带领班组成员利用数字化车间技术,对四季度最后一批工艺管道进行安装施工。数字化车间提示货物已具备预制条件后,3名智能机器人迅速对这批管道进行预制焊接,仅用20分钟就完成了操作。

    数字化车间是智能建造班组的又一智能化利器,也是十建公司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成果。十建公司在青岛智能建造基地搭建了3.5万平方米的数字化车间,涵盖了从管道下料到智能机器人焊接,再到成品出厂的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交付程序,实现了管道施工进度、智能机器人焊接质量数据的自动上传和数字化管控。

    “有了数字化车间,智能机器人的焊缝质量信息和焊接日报可自动上传,质检员的工作量大幅降低。”智能建造班质检员郑龙介绍,以前4名质检员的工作现在1人就能完成,而且焊接质量管理的精准度也更高了。

    据统计,数字化车间投入使用1年来,整体施工效率比传统施工模式提升近3倍,智能机器人焊接质量平均合格率达到99.3%,且每台机器人的施工质量均可全方位跟踪追溯。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