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油管有了电子“身份证”2024年11月27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谢 江 曹 骏 杨延红
谢 江 曹 骏 杨延红 近日,江汉油田江汉采油厂投入使用首批50吨智能油管。智能油管的每一个接箍中,都嵌入一颗纽扣电池大小的芯片。员工使用特制的手操器扫描小小的芯片,就可以快速读取生产厂家、下井次数、作业用途等信息。这批智能油管的应用,也标志着江汉采油厂在油管的使用和管理上迈入信息智能化时代。 “5分钟就完成了管材录入工作。”江汉采油厂管杆检修站管理组班长李国富利用手操器扫描油管芯片,迅速完成了录入工作。 据悉,江汉采油厂目前有油井1000多口,在用油管数十万根,油管质量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油井免修期。为进一步提高油管管理效率,延长油管生命周期,江汉采油厂积极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应用智能油管新技术,依托信息化给每根油管建立档案,让每根油管都有了“身份证”。 “过去员工想掌握油管信息,得先与施工单位对接,再询问运管车司机,最后手动记录,不仅效率低,而且信息可能不准。”管杆检修站站长陈林介绍。 智能油管的到来让这一切悄然发生改变。通过配套建立的智能油管管理系统,员工可以随时更新芯片中油管使用过程、油管下井次数等信息。 在安排油水井压裂、冲砂等措施作业时,员工可以通过系统查阅油管相关信息,优化作业设计。“当油管管壁变薄无法再修复使用时,系统就会注明将其转为待报废油管,真正做到分级管理。”管杆检修站副站长杨涛说。 依托智能油管管理系统,江汉采油厂工艺研究所还可以精准统计一段时间内油管发生的偏磨、穿孔、腐蚀等情况,分析油藏状况和作业效果,让作业井管理更加精细化。 下一步,江汉采油厂将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在横向上实时分析各区块的油管、井下工具的使用情况和失效原因,优选管柱组合和工艺技术措施,在纵向上掌握每一口井、每一个深度、每一个层位的油管使用情况,针对性优化成本投入,不断延长油水井免修期,助力老油田高效开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