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加速研发创效 智能工厂拥抱“高科技”

2024年11月2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16.8K

9月,镇海炼化3号聚丙烯装置成功生产476吨低收缩聚丙烯新产品MA26。经测试,该产品收缩率低于正常抗冲共聚产品30%以上,产品参数符合预期。这是全球首个采用聚丙烯多区气相法工艺开发生产低收缩聚丙烯产品的成功案例。

1~10月,针对化工板块整体效益不佳的现状,镇海炼化主动了解客户需求、攻关生产提质、明确开发方向、加速研发创效,累计走访客户488家,召开攻关会190次,开发聚烯烃新产品27个,提质增效超亿元。其中,牙膏管阻隔膜、抗虎皮纹系列产品打破国外垄断,三元聚丙烯膜产品实现公司在该领域零的突破,锂电池隔膜料系列产品在新能源车用电池领域广泛应用。

创效必先创新。镇海炼化坚持“四个面向”战略导向,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等不起、慢不得”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创新促创效,以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完善科研考核激励机制,修订发布《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重点项目考核激励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工时+工分”机制,打破科室界限,科学分配科研资源,让项目科研“流水线”高效运行,“以军功论英雄”的激励体系促进科研人员更加注重技术应用转化。完善镇海基地科技创新规划,确立近中远期目标,科学布局研发方向和研究项目。产业链研究有序推进,动态完善镇海基地全产业链图谱,第一批5个产业链项目全面开展试验攻关和应用落地。坚持“开放创新、合作共赢”理念,依托华东地区大规模市场优势,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分别建设三大创新平台,拓展科研合作领域,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7月2日,镇海炼化揭榜的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通过验收。本次验收专家组由工信部委托宁波市组织成立,专家组对镇海炼化智能工厂成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镇海炼化打造以新型技术模式、新型组织模式、新型业务模式为总框架,具备一体化、智能化、孪生化、国产化、平台化特征的世界级超大规模炼化基地智能工厂3.0示范标杆。依托5G专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关键数字技术,打造跨领域应用场景,构建“人、事、物”智能互联、高效协同的“企业大脑+未来工厂”,以数智赋能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设备健康管理中心是该公司数智赋能的典型案例。镇海炼化智能化管理中心已实现从设备风险动态感知,到设备维护精准施策,再到设备健康智能诊断的全面升级;能够运用先进算法完成用能设备能效、装置单元电耗、设备健康度等实时计算展示;综合设备缺陷、设备能效等八大类表征数据,为每台设备和每套装置定制了专属体检表和评估值,从“控风险”向“保健康”升级。

数智赋能让生产操作更高效。数字化孪生工厂、数字地图、可视化远程作业,过程可控制,可永久追溯。复杂作业一键操作、紧急状况一键停车、装置控制一键优化,提升本质安全,促进装置安全平稳生产。无人化的应用在5G专网的支撑下发展迅猛,已实现无人化聚烯烃仓库、无人机巡检、无人值守变电所、无人值守地磅、无人化码头、无人化罐区。

数字赋能让经营管理更高效。4月,镇海炼化首个数字员工“镇小慧”入职财务部,具备财务审核、报表编制、催收欠款及自动开票等能力,借助稳定运行的服务器,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工作,具有处理速度快、处理量大、出错少等特点。全流程计划优化、重点设备故障预测预警、物资全流程管理、督察大队远程监控、智能应急指挥管理、智能工作小助手,智能化管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