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8版:中国石化报08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胜利石油工程 勇当“端牢能源饭碗”旗帜栋梁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024年10月2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彭大为 闵文龙
16.8K

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重点项目牛页一区试验井组,胜利石油工程公司4座钻机正同时进行钻井施工,唤醒“沉睡的宝藏”。 朱克民 摄
2023年11月5日胜利石油工程公司渤海钻井40619队施工的全过程套管钻井2-4-斜更300井顺利完钻。王 福 摄
胜利石油工程公司“胜利天工”钻机集成控制系统让操作钻机像开飞机一样。朱克民 摄
▲胜利石油工程公司难动用项目团队创新开展难动用储量合作开发,被集团公司党组领导盛赞为“石油工程管理的革命”。图为难动用项目团队技术人员在分析地层岩屑。 张 玉 摄

    □彭大为  闵文龙

    丰页1-2-512HF井完钻井深5892米,钻井周期17.71天,刷新国内陆相页岩油5500米以深水平井钻井施工最快纪录;陈23-更27井成功实施国内首口全过程套管钻井施工;南疆顺北84斜井创中国石化取芯井深最深等纪录,日产油气1017吨油当量,成为亚洲陆上垂深最深千吨井……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胜利石油工程公司交出的亮眼成绩单。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胜利油田3年来,该公司牢记“端牢能源饭碗”“扛好旗帜、当好栋梁”殷切嘱托,坚持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锚定“打造世界领先技术先导型油服公司”愿景,紧紧抓住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三条主线,以创新驱动为牵引,持续加快核心技术攻关、装备更新迭代、绿色低碳建设、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深度融合,推动企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创新驱动

    将能源饭碗端得更牢

    胜利石油工程深入领会“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内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聚焦深层超深层、页岩油、套管钻井等八大技术领域,加快攻关“卡脖子”难题,培育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成果“孵化器”,打造石油工程领域高端化技术品牌。

    针对胜利油田陆相页岩油“成熟度低、断层多、埋藏深、地温梯度高、页岩层厚”等世界级难题,该公司不断深化集成攻关,推进页岩油开发技术迭代升级,创新形成地质工程一体化轨迹设计及控制技术、二开大井眼深层定向提速、三开高性能钻井液、高压超高温安全钻井、长水平段高效完井等五大技术系列,为推进“东方页岩革命”锻造科技利器。

    有了“金刚钻”,井越打越快、成本越来越低,页岩油钻井周期从2021年的133天缩短到2022年的48天、2023年的29.5天,今年6000米井深钻井周期突破17.7天,单井成本由9600多万元降为6000万元以内。

    只有不适用的技术,没有动不了的资源。胜利页岩油提速提效成功,让该公司看到了难动用储量开发的良机。

    针对难动用储量埋藏深、地层压力差异大、可钻性差等难题,该公司集成攻关适用性技术,总结形成井身结构优化、相控储层描述、钻测录综合储层评价等关键技术,以及以“一体化工程提速降本、一体化油藏工程提效、一体化完井增产”为核心的难动用开发技术序列。在核心技术的加持下,难动用区块2000~4500米中深井平均钻井周期由2018年的37天降至12天,近3年平均钻井周期缩短28.1%,压裂施工效率提高35.4%,特别是滨37北、商541和桩80区块平均钻完井周期缩短50%以上,为老油田加快资源接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不仅如此,该公司还将难动用储量合作开发的触角进一步延伸,从东部走向西部、从陆地走向海洋。胜利海上首口难动用井埕北208B-平2井,采用一体化充填防砂、生物酶解堵、化学降黏等工艺完成投产,实现高效卡层、高效完井,日产原油突破100吨,创胜利油区海上稠油冷采新纪录。

    效能升级

    将能源饭碗端得更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胜利石油工程持续推进装备向高端化、自动化、数智化更新迭代,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通信等前沿技术,以效能升级推动生产力跃上新台阶,为端牢能源饭碗提供坚强保障。

    装备“大升级”。紧紧围绕“强化参数”需求,该公司主动与知名厂家、头部企业联合攻关、专项定制,高压泥浆泵、大功率离心机、高效钻头、大扭矩螺杆等高性能装备相继应运而生。五缸高压泥浆泵、五刀翼PDC钻头、等壁厚大扭矩螺杆在滨37区块“强势成团”,排量提高25%,钻压提高33%,在“坚兵利器”面前,全井钻完井周期由第一轮的10.58天降至5.21天,难动用“不难了”“可动了”。

    模式“大转变”。在成功实施国内首口全过程套管钻井施工的基础上,该公司积极研制套管钻井自动装备,以及配套快装快移全自动模块化双根钻机,大幅简化施工程序、缩短搬迁安和完井时间,为满足胜利东部老区3000米以下浅层老油田剩余油低成本开发和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坚兵利器”。

    解锁“卡脖子”。聚焦石油工程核心软件国产化研发和智能化升级发展,该公司建立科学钻井远程决策支持中心,持续推进页岩油全自动钻机一体化集成控制系统和套管钻井协同控制技术研究及控制系统研发,集成应用数字孪生、装备MRO物联网、智能坐岗等数智化产品,实现钻井作业的全面感知、智能导航、智能送站,促进由“经验钻井”向“科学钻井”转变,由“个人决策”向“专家团队快速决策”转变。

    近年来,正是在这些高效能利器的加持下,该公司在胜利难动用区块推广“集约化布井、工厂化施工、模块化搬迁、专业化协作”生产组织模式,完善“高效钻头+大扭矩螺杆+高清洁钻井液+强化参数”施工模式,以“装备大升级、技术大提升、指标大突破”助力老油区增储增产增效。目前,累计动用储量2亿吨,新建产能275万吨/年,相当于在国内开发了一个中型油田。

    着眼未来,该公司锚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全面升级,全力研制“钻地龙”——页岩油开发全自动钻井装备,聚智攻关“穿山甲”——中深层模块化全自动钻机,加快上马“插秧机”——浅层套管钻井全自动装备,填补国内空白,打造国际一流,争当引领石油工程装备跨越式发展的排头兵。

    勇于变革

    将能源饭碗端得更稳

    胜利石油工程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通过机制改革、精益管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机制改革注入“一池活水”。该公司探索科技人才虚拟股权激励机制,推行“五天无会日”“弹性工作制”等制度,给予科研人才更加优渥的待遇和更加宽松的环境。打造“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创新人才招引体系,与哈工大、天津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建立联合研发平台,使高素质人才“不为我有,但为我用”。他们与高校携手承担“浅层套管钻井技术”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成功研发可钻式钻头、高扭矩套管等系列工具,实现国内首口全过程套管钻井,创国内多项纪录;与高校联合研发的超高温固井水泥浆助剂,性能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助力万米深井高效勘探开发;与高校联合开展的工程技术能力提升班、专业技术骨干提素班,在提升基层干部现场技术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同时,宣传了企业,吸引了人才。

    精益管理促进“提质增效”。该公司制订精益管理三年实施计划,围绕“效率、效益、效能、质量”四条主线,从施工运行、成本优化、后勤保障、业务管理等方面入手,坚持体系化推动,强化价值创造核心,激发全员主观能动性,全方位、全层级、全流程开展消除浪费、持续改进工作,提升企业发展质量效益,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今年上半年,累计完成钻井进尺199.8万米,收入同比提高3.65亿元、净利润同比提高499万元。

    绿色转型擦亮“发展底色”。该公司加快建立碳资产管理体系,持续扩大网电钻机、风电光伏氢应用规模,大力攻关压裂过程中二氧化碳回收和钻井液余热利用关键技术,全力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新优势。统筹开展“双碳”行动和绿色企业行动,1万吨压裂砂实现“公铁海”联运,工业盐自动上料实现去包装、减人工、自动化的工业盐绿色供应。公司碳排放总量从最高82万吨降至去年的42万吨,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从0.23吨降至0.11吨,万元产值碳排放量由0.56吨降至0.31吨。

    开辟赛道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该公司立足济阳坳陷丰富的干热岩资源,凭借超深井钻井、长水平段钻井、页岩油大型压裂等技术和经验,与胜利油田和各大高校、科研单位联合攻关,加快推进干热岩地热发电前瞻性研究。同时,积极拓展地热、煤层气、可燃冰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拓展广阔空间。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