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一企一策”
增强结构调整项目效果

2024年10月1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16.8K

嘉宾: 集团公司首席专家 曹东学

问:炼油结构调整对炼油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希望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答:今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聚焦炼油行业,2015年以来,一批民营大型炼油化工产能建成投产,新能源汽车发展远超预期,同时,原油进口及使用“双权”放开,成品油油库、加油站行政审批权限下放等一系列政策的施行,进一步促进了炼油行业的充分激烈竞争,炼油产能结构性过剩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正所谓“变则通,通则久”,炼油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结构调整,顺应持续变化的市场需求,才能顺应时代变化,才有可能实现持续盈利,不断积蓄力量,最终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问:中国石化如何推进炼油结构调整工作?对企业产品结构优化、产业链提档升级、助力区域转型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答:中国石化炼油板块坚持基地化、集约化、一体化发展,围绕炼油产品结构调整,“调柴汽、保化润、拓船航”;围绕炼油转型,稳妥推进“油转化”、大力推进“油转特”,强化炼化一体化和炼销一体化协同发展。

截至2023年底,中国石化炼油平均规模1118万吨/年,产能水平世界领先;构建了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沿长江中上游等世界级炼化一体化产业集群,企业转型与区域系统积极推进;适应成品油需求变化和化工原料需求增长,“十四五”以来,以重油催化裂解、加氢裂化为主要工艺路线,主动调整供给侧产品结构,压减成品油、增供化工原料,2010年~2023年柴汽比由2.10降至1.03、航煤产量从1242万吨提高至2895万吨,为保持炼油2.5亿吨/年加工负荷做足功课;高端碳材料、高温导热油等一批特种、特色产品问世,镇海生物航煤成功应用于国产大飞机,炼油特色化、高端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驶入快车道。中国石化炼油板块已经为与世界一流炼油企业同台竞技做好准备。

问:开展炼油结构调整过程中,企业遇到了哪些挑战?炼油事业部如何发挥作用帮助企业圆满完成炼油结构调整项目?

答:中国石化炼油企业大多建成于上世纪,规模从小到大,装置由少到多,不断滚动发展至今,各具特色,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基于自身的装置结构、区位特点、发展环境探索出适合的转型发展路线,实现差异化、高质量转型。炼油事业部持续统筹优化炼油整体、区域、企业规划,发挥平台优势,重视炼油总流程优化在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基于集团公司效益最大化,“一企一策”研究优化企业总流程,增强结构调整项目效果,“十四五”以来布局了5家1740万吨/年重油高效催化裂化(RTC)项目、7家1940万吨/年加氢裂化转型升级项目,形成了一揽子低碳烯烃差异化发展利用方案,帮助企业完成了炼油结构调整任务。

问:下一步,中国石化炼油结构调整方向是什么?

答:中国石化炼油板块将继续加快推进世界级炼化一体化产业基地建设,持续提升产能质量;以大规模设备更新和老旧装置整改提升专项工作为契机,因企施策,推动装置结构调整、流程再造,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装置硬件结构;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积极有序推进炼油产品结构调整,不断开发匹配市场需求、引领市场升级的新工艺新产品。加快构建生物质、废塑料等可持续燃料产业链,积极应用绿电、绿氢等绿色能源、低碳原料,推进炼油低碳、循环可持续产业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中国石化炼油力量。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