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莲”,向上生长2024年08月3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赵海燕 杜宗军
杨莲,集团公司特级技师、杨莲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两个月前,杨莲和团队研发的创新成果——井口天然气净化处理技术研究应用装置,近期正式安装到现场。这个装置可以有效净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伴生气,使硫化氢含量下降至10毫克/升,大大降低了安全环保风险。 扎根一线26年,今年45岁的杨莲已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集团公司特级技师。把理论和经验用于现场实践,成为解决生产难题的技术型选手,一直是她的目标。 赵海燕/文 杜宗军/图 8月末的江苏扬州,略有几分初秋的凉爽。水面映着湛蓝天空,偶有飞鸟翩跹舞过,漾起小小涟漪。蓝色太阳能光伏板像鱼鳞一样整齐排列在井场周边,捕捉着太阳的能量,源源不断为周边的井场提供绿色动能…… 杨莲放下手里的工具,注视着油田的新变化,转身又投入新一轮忙碌。 两个月前,杨莲和团队研发的创新成果——井口天然气净化处理技术研究应用装置,近期正式安装到现场。这个装置可以有效净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伴生气,使硫化氢含量下降至10毫克/升,大大降低了安全环保风险。 扎根一线26年,今年45岁的杨莲已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集团公司特级技师、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执着向上生长 1998年,杨莲从江苏油田技校毕业参加工作,被分配到周宋油田一个偏远小站。 娇小瘦弱的杨莲爱跟男同事一起拆卸大工件,蹲在地上保养各种生产设备。她总是饶有兴趣地投入每个步骤,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一天下来,她满身油味,却毫不在意。 “采油工不仅要重复量油测气,更要学会准确处理各种生产故障,让每一座抽油机都平稳运行、每一台设备都清洁生产。”杨莲执着地想要成为和师傅一样精通现场生产的人。 一次站里原油外输泵发生泄漏,她提出在滤芯内壁再加一层家用窗纱形成二次过滤,避免杂质进入泵体,很快设备恢复正常运转。师傅发现她真是一块好料子,就推荐她参加技能大赛。从那时起,杨莲把所有能接触到的关于采油的书翻了个遍,笔记也密密麻麻记了厚厚的十多本。 2010年,杨莲代表江苏油田参加集团公司采油工技能大赛,作为前15名选手中唯一的女性,她在200分满分的采油工项目里,以总分195的佳绩夺得冠军。 从技能赛道转场 杨莲工作的周宋油田,机采设备运行年代久远,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需要。从技能赛道转场,她有了新的目标——把理论和经验用于现场实践,成为解决生产难题的技术型选手。 10型、12型的抽油机平衡度调整,非常考验员工的力量。如何让这个重体力活儿变得轻而易举?杨莲数次顶着烈日,攀爬到抽油机平衡块上仔细研究,草拟革新改造示意图,选型匹配零部件,改良传统的操作工具。 几次三番实践后,她成功研制出了抽油机调平衡操作的棘轮摇把。这项工具有效避免了操作死角,用力方向由原先360度环绕式变成上下提压式,人工需求由之前的5人减少到2人,油井停井时间节约了近20分钟,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这项发明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授权,这也是杨莲第一次拥有个人专利。在家喜滋滋地端详证书时,一向寡言的儿子冷不丁冒出一句:“妈妈,你也要保养好自己,我还是喜欢对着镜子臭美的妈妈。”儿子的话让杨莲忍不住笑了。 尝到技术创新带来的甜头,杨莲无暇顾及晒黑的脸庞,攒着一股子劲儿,带动身边一群爱捣鼓的骨干,一起加入革新队伍,改造设备缺陷,把麻烦变得简单,把不顺手变得顺手,也让很多想法变成服务生产的办法。 让油田环境越来越好 2019年,以杨莲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了。如今,工作室已拥有32名成员,涵盖采油、集输、注水、锅炉等多个工种。 每逢一个新的创新成果结题,杨莲总会把工作室成员聚到一起,在站里小食堂包顿饺子庆祝。她是最会活跃气氛的那个人,撸袖拿起一张饺子皮抬高嗓门喊:“来来来,我给你们示范下,怎么把一钱的馅料包出二两肉的效果。”大家哄一下笑开了。在一起忙、一起吃、一起聊的工余时光里,大家的话题总离不开信息化、节约成本等话题,也总能交互启发出新的灵感。 近些日子,杨莲正钻研改良输油码头报警仪。在一次工作室成员碰头会上,成员张宏谈起近期忙着去医院照顾家人,说话间忽然有了想法:何不借鉴病床直通护士站的喊铃?这个建议引发“头脑风暴”,大家展开了热烈讨论。随后工作室成员迅速分工,有的设计示意图,有的联系厂家,决定利用码头枪机视频网络,直接将报警信号传送到值班室,淘汰传统手摇式报警仪,替换成远程报警仪。 测量、接线、入网、钻孔、安装……不久前,当震耳欲聋的警铃声响起时,班员只需35秒就能集合完毕。输油码头喷出冲天的水柱,水雾中的一群人快速完成输油码头泄漏预案演练。 5年来,杨莲劳模创新工作室这块“责任田”有了越来越多的好收成,攻克生产难题120项,取得集团公司级革新成果57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3300万元。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如今,杨莲的工作手册扉页上多了这句话。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