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铁”,依然在烧2024年08月3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黄予剑 秦利华 宋国梁
8月15日,在江汉油田以张义铁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集团公司首席技师张义铁正在忙着准备40项成果推介工作。前不久,从中华全国总工会传来喜讯,张义铁成功入选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是江汉油田唯一获此殊荣的员工。 “更高的荣誉,代表更大的责任。”和采油打了27年交道的张义铁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张义铁,集团公司首席技师,江汉油田张义铁创新联盟、江汉油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负责人,全国劳动模范,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等荣誉。 黄予剑 秦利华/文 宋国梁/图 张义铁的孩子在武汉读书,今年上六年级了,遇到学习上的难题,从来不会找爸爸。 “知道我忙没时间,指望不上。”8月15日,在江汉油田以张义铁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这位集团公司首席技师,正在忙着准备40项成果推介工作。前不久,从中华全国总工会传来喜讯,张义铁成功入选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是江汉油田唯一获此殊荣的员工。 “更高的荣誉,代表更大的责任。”和采油打了27年交道,张义铁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适应变革 8月23日,员工培训中心技能培训现场,一年一度的全国采油工大赛备战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作为江汉油田参赛集训队总教练,张义铁每天6点起床,从家赶往训练场。11名集训选手都是他亲自挑选的,希望他们赛出好成绩,和自己当年一样。 17年前,张义铁勇夺集团公司技术比武集输工金牌,成为油田当时唯一的80后状元,一战成名。 “和过去相比,一些考试内容变了,比如过去机械制图靠手绘,现在都在CAD上机操作,碰泵也加入了传感器拆装环节。”张义铁说,一切都源于信息化在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 油公司改革、数字化转型,正在深刻改变传统采油气管理模式。越来越多的简单重复劳动被远程操控替代,石油工人该何去何从? “除了懂操作,更要能够解决信息化条件下的各类生产难题。”先后培养出了10名省部级技术能手,张义铁认为,技术人才要提早适应油气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202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原有五级技能等级基础上,延伸和发展为新八级工制度。“技能人才的道路更宽广了,我们的培训工作也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变革”。 国内各个油气田的地下情况不一样,虽然开采原理基本相同,但工艺流程、生产运行模式存在不小差异。近年来,张义铁围绕信息化建设,积极参与岗位标准化建设。其中,他主导了页岩气初、中级工岗位操作手册和题库的开发,填补了国内该工种岗位标准的空白。“荆州采油厂是集团公司首批信息化条件下标准化建设示范区,生产指挥平台一旦发现现场问题,岗位员工该怎么做、做到什么样的标准,需要建章立制,我们都深度参与其中”。 追求极致 2022年从清河调回江汉工作后,张义铁在家里专门腾出位置,安装了工具台,方便自己随时随地捣鼓。 当年他自费数万元购置的3D打印机,如今已更新到第3代了。“时代发展太快,不学习就要落伍。”张义铁在业余时间喜欢刷抖音,关注最多的是各类革新创意,“干我们这行,日常积累很重要,多学多想,遇到难题会有更多灵感。” 前不久,他的工作室接待了来自沙特阿拉伯的12名国内高校交流生参观学习。“与中东地区油气富集不同,我们的石油开采难度更大,属于先天条件不足,必须在技术和管理上下大功夫。”张义铁说,就像面对不同的考卷,我们的考题难度大多了。 油气开发难题是革新攻关的重点,每一次探究解题思路,都需要反复试错。“比如原油开发需要注好水,由于水管线易结垢并滋生细菌,导致明明处理合格的水,经过管道输送后又被污染了。”工作室成员刘文佩介绍,针对这项难题,2022年,张义铁带领他们一起攻关,设计出简易收发球装置,奔波多个井场开展试验。 “夏季户外高温,冬季严寒刺骨。试验中各种状况频发,不是球堵了、管线堵了,就是球找不到了。”刘文佩回忆,一年多,他们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张义铁从未打退堂鼓。“周末孩子从武汉回来了,他没空陪,就带着娃在办公室加班”。 如今,这项革新成果《油田注水管线分段密闭自主清洗技术研究》已经成功应用70多井次,每年可实现降本200多万元,被油田推荐参加集团公司技能人才创新成果评选。 “他喜欢盯住一件事做深做透。”与张义铁共事不到两年,工作室成员潘燕平对工匠精神有了更深切体会,“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已经挺好了,他还不满意,还要再改进,喜欢追求极致。” 延展舞台 2021年,江汉油田成立张义铁创新工作室联盟,集合全油田技术力量,围绕油气开发难题开展集智攻关。 “过去一个人捣鼓,一年能完成五六项成果就很不错了,而今年有41个课题立项、同步推进。”作为领头人,张义铁不仅感受到人多力量大的好处,更感谢油田搭建的更高层次平台,“重点是成果含金量更高了。2021年以来,我们已经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取得创新成果47项,其中3项成果在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上展示,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 更令他兴奋的是,多年来一直困扰技能人才的革新成果应用推广问题,今年取得实质性进展。“过去,成果研发出来了,由于缺少专项应用资金,很多单位担心安全风险不愿去尝试,造成样品成为孤品,久而久之,挫伤了大伙儿的创新热情。”刘文佩说。 今年以来,江汉油田牵头与江汉石油工程、石化机械等单位合作,相关专业部门组织专家进行成果安全评定,机械制造单位专业加工,经过试压检测、出具合格证,有效解决了革新成果的生产资质、现场应用等难题。 “我们工作室成员目前有150多项专利成果,这次精心挑选了40项,准备参加近期的成果推介会。”张义铁满怀憧憬,“今后革新成果不仅能够转化为产品,还能应用到更多油田,走向更广阔市场,创造更大价值。” 一谈到创新创效,张义铁的眼里就充满光彩。他让我们相信,27年了,“铁”,依然在烧。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