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江汉油田

页岩气采出水变清水又副产工业盐创效益

2024年08月2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谢 江 毛红兵 曹 伟
16.8K

涪陵页岩气田采出水处理站双膜减量化段工艺反渗透装置。刘洪波 摄

□谢 江 毛红兵 曹 伟

涪陵页岩气田是国内首个商业开发的页岩气田,位于重庆涪陵长江、乌江交汇处,地处长江经济带上游重要生态保护区,生产开发11年来,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保护武陵山脉的绿水青山。

“涪陵页岩气田采出水净化处理站是我国首个页岩气采出水处理工程。处理站采用先进的三段处理工艺流程,工艺为全物理过程处理,杜绝产生二次污染水。”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公司采出水净化处理站站长李辉介绍。

该站于2020年10月投产,日处理能力达1600立方米,拥有15座收集泵站、50公里长的采出水收集管网。根据前期实验室研究、现场实验、周边企业调研等得出的结果,该处理站最终采用“预处理+双膜减量化+蒸发结晶”三段处理工艺流程。

预处理工艺主要通过混凝沉淀池、氧化反应池、中和澄清池、电解氧化装置、组合过滤器等,去除采出水中悬浮物、氨氮及成垢离子;双膜减量化工艺,主要采用双膜处理技术,脱出采出水中的无机盐及其他产物,产出的净化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蒸发结晶工艺,主要采用蒸汽机械压缩蒸发结晶技术,对反渗透浓水经蒸发干燥后得到二级精制工业盐,作为副产品外售,实现资源化利用。

采出水处理站的投运,有效解决了气田后期无气井压裂时采出水处理难题,大幅降低了采出水拉运风险和费用,实现附加产物有效回收利用,避免采出水中盐分造成土壤盐碱化,确保清洁能源绿色开发。

同时,采出水处理站内办公人员生活用水,加药、蒸发结晶等设备,场地冲洗用水,以及绿化用水等均采用处理后的达标水,每天可节约水140余立方米。

涪陵页岩气田采出水处理站自投产以来,累计接收处理采出水18万立方米,产销工业盐3800余吨。

点评

近年来,江汉油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绿色油气田。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项目37个,氮氧化物实现减排8%,建立废水浓度超标预警机制,无超标废水入江入河。发挥油田区位优势,建成投用碳中和示范场站,作为上游板块唯一纳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企业,获驻鄂企业2022年首张绿色电力交易凭证,当年认购绿电6000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4.29万吨。近年来累计投入1.01亿元,实施能效提升项目11个,减排温室气体5.6万吨。绿色生产技术体系初步形成,全面推广井筒结构瘦身优化技术,持续开展水基钻井液替代,应用网电钻井和电驱压裂,累计应用清洁生产技术108项,实施无/低费清洁生产方案387项,建成投运全国首个页岩气产出水处理工程。

下一步,江汉油田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环境风险评估,深入推进“无废企业”建设;加快新能源与油气化工融合发展,构建多能综合互济、源网荷储统筹、全产业链协同的新型能源体系,打造“华中地区清洁能源供给基地”;构建“油田-厂处-班站”三级能源管控架构,推进二氧化碳驱油核心技术攻关并逐步推广应用。

——江汉油田环保专家 周泽军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