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给母鸡喂把米”

2024年08月2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李源华
16.8K

李源华

“我们石化四小的红领巾要给母鸡喂一把米,让它快点生下蛋。”1989年,两个小女孩给当时的上海石化总厂厂长王基铭送去一个布袋,布袋里装着满满的零钱,共计503.85元。王基铭手捧布袋、两个小女孩站在身旁的场景被定格下来,成为上海石化人熟悉的老照片。如今,这张老照片被悬挂在上海石化展示馆工程建设厅的三期工程部分。

照片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这要从上海石化三期工程说起。当时,建设资金达50亿元的上海石化三期工程未获计划投资,急需筹集资金。

1989年2月16日,春雨绵绵。基建会议上,王基铭面色凝重地开口了:“再有一年,30万吨/年乙烯工程就能出效益了,可是,现在没钱了!我不想隐瞒大家,我们真的没钱了。在这个节骨眼上,快要下蛋的母鸡没米吃了,我们一定要想办法。”30万吨/年乙烯工程是上海石化三期工程的重要部分。

基建会议快结束时,三期工程建设现场副总指挥张一飞收到一张纸条,当场为大家宣读了纸条内容:“作为一名石化厂的老员工,我应该作出自己微薄的贡献。前年,我家买了1000元石化三期债券,我决定放弃到期的360元利息,献给我们的三期建设……”这张纸条,在阴雨连绵的雨季,如同一把及时送来的伞。

上海石化总厂第四小学校长梁国英了解到三期工程的困境后,立即在学校开展“了解金山热爱金山”活动。孩子们了解到这只“快要下蛋的母鸡”没“米”吃了,非常着急。全校一千多名少先队员纷纷拿出自己的零用钱、压岁钱,筹集出503.85元,要“给母鸡吃点米,让母鸡早下蛋”。

与此同时,三期工程急需资金的情况也引起了全厂员工和家属的关注。一股自发“给母鸡喂把米”的暖流,从四面八方向三期工程汇聚。

2月18日,王基铭厂长收到员工施炳芳的来信。信中说:“三期工程建设遇到资金困难。今天,将我获得的先进奖励80元、参加无偿献血的营养费32元共112元寄上。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请收下!”

信件越来越多,写信的有离退休干部,有普通员工,有武警战士,还有许许多多不署名的人。一封封信融汇成共同的心声——建议开展三期工程专项储蓄,汇集资金、凝聚力量、战胜困难。

2月23日,上海石化总厂发起“爱我石化总厂,支援三期工程建设专项储蓄”的号召。号召发出后,女员工准备结婚的嫁妆钱、男员工的积蓄、老员工留给儿子盖新房的钱……都汇聚起来。

从2月23日至3月17日,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全厂6万名员工筹集了1100多万元。这把无比珍贵的“米”,终于让30万吨/年乙烯工程这只“母鸡下了蛋”。

如今,回忆往事,梁国英难掩激动:“这是全校师生对三期工程的心意和祝福。”照片中的女孩李海轶感慨良多:“我们都是总厂子弟。当时我们捐赠的数额不多,但是所有少先队员尽自己的能力捐献了零用钱,很沉的一袋,好多硬币。虽然我们力量微薄,但是我们的捐献行动被报道之后,鼓舞了更多人给母鸡喂米。”

为了企业发展,员工和家属“给母鸡喂把米”。这把“米”凝结着员工和家属对企业的爱,弥足珍贵。历史会记住这些留下名字或没有留下名字的人,上海石化永远记得他们对企业的一腔赤诚,巍然屹立的30万吨/年乙烯装置是他们用真心、真情铸成的一座丰碑。这把“米”,体现了责任担当,体现了“艰苦创业、科学求是、团结进取、忘我献身”的金山精神,激励着上海石化人建成了四期、五期、六期工程,也为公司实现建设“百年金山”战略目标凝聚了奋进力量。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