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父辈的海棠花

2024年08月1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吴朝标
16.8K

海棠依旧 刘 军 摄

吴朝标

把花草树木安放在盐碱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胜利油田所在地东营,土壤以富含盐碱著称,而在历经半个世纪的养育中,花草与树木仿佛也具备了石油人的秉性,学会在盐碱地扎根,学会在盐碱地繁衍,并以油田驻地为中心不断往外延伸。

说起石油人栽花种树的成就,就不得不提及油田汽修厂,它位于油田基地南边约5公里处,这里有油田最古老、最具观赏价值的西府海棠。每年4月,海棠花竞相开放,硕大的树冠如花伞,把一半花儿撑在围栏内,一半花儿撑在围栏外。粉色、白色、红色的花瓣飘洒成雨,将围栏外的人行道以及围栏内的小区道路铺成两条相互缠绕的花径。

漫步于花径的大多是小区居民,有相互搀扶的老夫妻,有手牵手的一家三口,有嬉笑打闹的小朋友。这时候的小区,准确地说,是小区北门附近,连空气都是香甜的味道。花香胜过陈年老酒,浓郁而不腻烦,陶醉而不上头;花色堪比盛世牡丹,雍容且自带华贵,大气而不失端庄。

20世纪70年代初,为顺应生产发展的需要,油田决定成立汽修厂。这时还没有厂区,更没有家属区,员工大都散居于干打垒(也叫地窝子),而所谓的厂房,无非是一处临时搭建的工棚。到了80年代初,随着油田基地逐渐壮大,在基地南边划出一片荒地,用作汽修厂厂区以及职工家属区。

那时,土地贫瘠,树木稀少,胜利人心中都有一份执念,那就是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大力改善生态环境。这种执念逐渐形成一种石油文化,深深植入每一位石油人的心里。

海棠树的引进,是当时汽修厂领导一次去外地参观学习,看到人家的厂区和家属区,这里几行、那里一簇,到处都是怒放的海棠花,心生羡慕,考察结束后,就带着随行的卡车赶到当地市场,购买了数量不多的树苗,一路马不停蹄赶回了胜利油田。随后就是挖坑,取土,回填,栽种,浇水,忙了个不亦乐乎。最终,海棠树存活不算多,以小区北门围栏内侧为主,还有数棵零星散落在楼群之间。

2024年春天,又到了海棠花开的时节。跟往年一样,我漫步来到小区北门,踩着被风吹落的花瓣,沐浴着满天花雨,呼吸着此刻的空气。

在众多赏花人中,我捕捉到一道与众不同的身影。我小心地走近他,这是一个跟我年龄相仿的中年人,身材高大,双手后背,与其说他是在赏花,不如说更像是在巡视自己的领地。在与他简单攀谈后得知,原来他的父亲,正是第一代油田汽修厂员工,也正是40多年前栽种海棠树的负责人之一。

当年,他父亲带领车队前往山东淄博取土,淄博离东营不到100公里,当年路况极差,他父亲天不亮就出发,返回时已是后半夜。来不及吃饭,下车第一件事,就是招呼所有人将树苗赶紧栽入早已预备好的、深达数米的坑里,用拉回的新鲜土壤填充,然后浇水,压实,再浇水,再压实。随后,给海棠浇水和除虫的任务也交到了他父亲手上。那段时间,他父亲每天晚上回家,要么是一身泥水,要么是一身农药味,吃饭时双手颤抖得连抓起筷子都难。

海棠在他父亲的呵护下一天天长大,他说他记得海棠开出第一朵花的时候,那天凌晨,父亲唤起他和母亲,三人早早来到那棵树下,他父亲昂着头,脸上笑成一朵花,满眼都是宠溺,像在注视一个刚出生的孩子。

之后每年海棠花开,若不是有极特殊情况,他的父亲永远不会缺席。别人赏花只是赏花,他父亲不仅赏花,还要对土壤、树根、树干、树枝,甚至花朵的纹路仔细检视。

他父亲退休后,回到鲁西南老家养老,每年4月,只要身体还可以支撑远行,老人就坐车赶回来住几天,沿着当年自己栽植海棠树的足迹,一边巡视一边欣赏,等到海棠花落,再心满意足地离去。再往后,他父亲走不动了,就打电话过来询问海棠树长势如何。

他仍然居住在小区,像父亲一样每隔几天就会来看一看,从海棠树的东头走到西头,再从西头走到东头。花开时就赏花,无花时就赏树。

在胜利油田基地,也就是如今的东营市西城,从来就不缺少石油人改善生态环境的壮举。这里有十万亩生态林,有广利河湿地公园,还有生态与生产和谐共存的井工厂,这里一座、那里一片,营造出石油城的独特魅力。

其实再说回海棠,它无非是父辈们生态保护史册上一页,或许连一页也算不上。但正是这一片片树叶、一朵朵花,记录了石油人不仅能够为祖国献石油,也见证了石油人在盐碱地上创造生命之美的不懈努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作者来自胜利油田)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