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1版:中国石化报01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胜利油田在巩固提升传统油气产业的同时,培育壮大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布局建设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生产用电加快绿色“蝶变”

2024年08月1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张 炅 王维东 王维国
16.8K

    本报记者 张 炅 王维东

    通讯员 王维国

    黄河之畔,一块块光伏板宛若耀眼明珠,镶嵌在盐碱滩上,为油气生产注入绿色动能;

    百里油区,巍巍铁塔,条条银线,3万余口油水井的设备耗电实现在线监控、智能调优;

    胜利油田电力调度中心,大屏幕上数字实时跳动,一张网全面感知实时电力供需,智慧调节资源配置。

    集团公司年中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构筑“油气+新能源”多能互补格局。今年以来,胜利油田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部署,做强传统油气产业的同时,培育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油气生产用电“含绿量”突破20%。日前,记者走进胜利油田,追踪生产用电的“蝶变”,感受老油田转型发展的绿色“脉动”。

    生产用电的“含绿量”

    在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南9-XN6井区,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光伏发电直接供给周边抽油机井,年发绿电约55万千瓦时,相当于10台抽油机一年的用电量。

    胜利油田高级专家朱铁军说,发展光伏产业,胜利油田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头顶富光”,主产区太阳能资源较丰富;“脚下余地”,井场、站库等闲置土地可用于开发分布式光伏项目,规模化未利用土地可建设集中式光伏项目。

    胜利油田明确新能源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结合油气勘探开发应用场景,统筹好供能、用能、储能各环节,大力发展光伏、地热、余热等多种类型能源。其中,立足自身油气生产场景,4年间建成光伏发电装机规模440兆瓦,年发绿电能力5.3亿千瓦时,光伏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只有提高绿色清洁能源供给,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开发成本,才能巩固发展传统油气产业,为油气增产上产争取更大的空间。”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胜利油田分公司代表孙永壮说。

    生产用电的“含金量”

    打开胜利油田能源与碳排放管控平台,大到整个油田用电,小到一台设备的耗电,都能实时在线监控、分析、评价、优化。

    电是油气生产的动力源,占胜利油田操作成本的五分之一。胜利油田能源与碳排放管控中心专班成员李来俊介绍,油田建立了涵盖采油、注水、集输、供配电4大系统12类指标的一整套评价图版,指导基层生产单位进行潜力识别和生产优化。

    吨液耗电是每吨采出液从井底举升到地面的耗电量,吨液耗电标准值和企业平均值两条线是界定油井效益的标尺。用两条线,划出3个区,低于标准值的,属于高效区;高于企业平均值的,属于低效区;介于二者之间的,属于潜力区。

    通过能源与碳排放管控平台,油田2万余口抽油机井所在的区段一目了然。对于位于低效区的油井,通过调整参数、平衡度和设计优化等手段,成功“逆袭”至潜力区和高效区。

    能源与碳排放管控平台就像一个节电管家,电量增了还是减了,一目了然,增在哪里、减在哪里,都有迹可循,可为基层生产单位经营决策提供精准的技术指导。与2018年相比,现河采油厂2023年产油量实现增长,用电量却减少了,吨油耗电和生产成本大幅下降。

    上半年,胜利油田原油产量同比增加近14万吨,能耗、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均同比下降,实现了增产不增能、增能不增碳、增能不增费。

    生产用电的“含新量”

    生产用电的精准调度、可靠供应,都离不开“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能源管控平台。“如果把新型电力系统看作人体,那么这个平台就是大脑。”胜利油田电力分公司经理刘玉林说。

    一直以来,油田生产执行稳定运行策略。如今,在“源网荷储”一体化管控下,自备电厂执行“煤电挖坑、绿电填坑”拟合调峰曲线策略,注采输油气生产全过程实行“因时而变、按需而调”柔性生产,电网端根据负荷需求、峰谷电价、自发绿电和火电出力动态优化网电经济采购策略,生产运行方式发生深刻变革。

    胜利油田相关负责人介绍,“智慧大脑”对全领域实时用电进行态势感知分析,均衡调配各类电源资源,在安全、绿色、经济中寻求最优解,实现了多能平衡互济。

    未来,胜利油田将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等信息技术,建设胜利特色新型电力系统,打造“最强大脑”,全息感知和调控油气生产运行,支撑油田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