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8版:中国石化报08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经纬公司中原测控公司以引领国内光谱油气检测技术发展为己任,持续加大科技创新研发力度,用“激光录井”特色技术助力勘探开发和新能源建设,争当发展新质生产力排头兵

淬炼识别地下奥秘的“火眼金睛”

2024年08月14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王 鹏 郭万江 赵昕璞
16.8K

光谱录井技术研究团队成员正在操作ZY-L型激光岩芯分析仪。李 芳 摄
激光岩性自动识别仪应用于内蒙古探区查干凹陷祥16斜井。赵昕璞 摄

    □王 鹏 郭万江 赵昕璞

    “经鉴定,‘激光扫描共聚焦物性分析技术及应用’项目整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7月,从2024年度集团公司测录井方向科技成果鉴定会传来的这一好消息,让经纬公司中原测控公司光谱录井技术研究团队热血沸腾。

    回望来时路,一路跋涉一路歌。经过不懈努力,从常规到非常规油气、岩性和物性分析,到硫化氢、钻井液地质信息检测,再到氮气、氢能等新能源项目研究,中原测控公司运用独创的“激光(光谱)”手段开展技术攻关,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先后获得10余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叫响了“激光录井”特色技术品牌。

    创新,“从0到1”

    “在钻探施工中,特殊岩性、薄弱油气显示难以准确识别,这是困扰录井行业的难题。我们创新应用光谱技术的动因,还得从10多年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组织的一次学术会议说起。”中原测控公司光谱录井技术研究团队负责人佘明军回忆。

    在会上,当听到有人介绍印刷行业利用光谱技术检测分析润版液中的乙醇含量和质量时,佘明军灵机一动,既然石油、天然气、乙醇都为碳氢化合物,那为什么不能把光谱技术延伸到石油工程行业呢?

    可这之前,国内外的石油地质录井公司从未涉足过光谱技术领域,很显然,这是一条前人未曾走过的路。敢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佘明军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他想,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大不了摔倒了再爬起来!他开始有意识地收集相关研究资料,经过全面调研分析,申报立项了激光课题。

    佘明军带领科研人员经过近两年的艰苦攻关,SLZ-Ⅰ型光谱油气连续检测仪终于面市,现场应用显示油气评价准确率达到90.2%,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之后,Ⅱ型、Ⅲ型相续研制成功,能不间断检测分析,涵盖参数广、及时高效,为勘探开发注入了活力。

    2015年,该公司成立佘明军创新工作室,仪器仪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测绘、石油地质等专业人员组成光谱录井技术研究团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以激光识别岩性、激光岩芯数字化、激光扫描共聚焦等为核心的光谱油气检测技术系列,完成了“激光在线识别岩性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等10多项省部级重点光谱类课题,3项技术成果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应用,“从1到N”

    “激光录井效果好,岩性含油气识别、地质和工程预报及时准确。”近年来,类似这样的表扬信,该公司收到十几封,这让团队成员信心倍增。

    “不但要看得见,而且要看得清。”团队喊出攻关口号。他们紧扣油气勘探开发需求、紧密结合现场实际开展攻关,每项技术如同“激光”这只大眼睛上的复眼,又如一把锐利的伽马手术刀,能对疑难杂症抽丝剥茧,洞察最深处的奥秘。

    发现油气层、评价油气层、解放油气层,在羌科1井施工中,他们利用X射线元素录井很好地解决了复杂岩性识别和地层对比难题,助力该井卡准取芯和完钻层位,为羌塘盆地首口油气科学钻探井提供了详尽的地质资料。

    “激光的射程可以更远,我们要逐‘光’而行,淬炼识别地下奥秘的‘火眼金睛’。”经纬公司录井工程首席专家李油建说。

    为了攻克PDC、空气钻等钻探施工细小岩屑识别难的难题,他们研发出激光岩性自动识别仪,消除了岩芯图像、岩性、物性信息一体化采集处理技术瓶颈,在东濮、西南、西北等油区260多口井应用效果良好,实现了岩性自动识别,符合率近90%。

    他们研发的激光扫描共聚焦录井技术,可以快速提供精确的小粒径(1毫米以上)岩石的物性及含油性参数,为地质部门后期储层评价及油气藏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针对川西南地区高压高含硫化氢特点,他们研发出井场硫化氢激光智能检测仪智能预报系统,相比常规硫化氢检测仪,具有性能稳定、响应时间短、检测精度高等优势。

    他们研发的钻井液地质信息激光在线检测技术能监测钻井液性能参数变化,为及时发现和预报井下异常筑起了一道防护墙,深受钻探队伍欢迎。

    截至目前,他们先后发表论文62篇、授权发明专利27项,累计创效6000多万元,实现了“从1到N”的规模化应用迭代,逐步把激光录井技术做成了中国石化的特色技术品牌。

    拓展,伸向更广阔领域

    随着其他兄弟单位的奋起直追,他们感受到了市场竞争中潜伏的危机。“不出圈就出局,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必须将激光分析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2023年3月,ZY-L型激光岩芯分析仪在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交流会惊艳亮相后,团队又提出新的研究方向。

    创新没有休止符。他们坚持“自主创新、开拓引领”,强化科研立项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在集团公司2024年度测录井工程领域科研立项开题论证会上,他们申报的氦气光谱连续检测技术研究课题成功立项,并列入河南省濮阳市重大科技专项计划。

    2024年2月,他们创建的光谱油气检测分析技术研究中心被评为河南省光谱油气检测分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此举标志着经纬公司省级创新平台再添新军,为团队开展科研提供了有利条件。

    5月9日,河南省濮阳市科技局组织各方在中原测控公司召开濮阳市氢能现代产业创新联合体培育座谈会,中原测控公司经理郭云峰表示:“深层油气、新能源勘探开发还面临很多‘卡脖子’技术,中原测控要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快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    

    中原测控“激光录井”包括激光识别岩性技术、激光岩芯数字化技术、激光扫描共聚焦物性分析技术等。

    ● 激光识别岩性技术

    利用激光照射岩屑样品诱导产生激光光谱,通过分析处理和解释岩屑样品激光光谱信息,实现自动识别岩性。

    ● 激光岩芯数字化技术

    集成激光识别岩性技术、岩芯图像技术、微区图像分析处理技术,实现施工现场岩芯样品岩性、物性、图像信息一体化采集处理和应用,提供岩芯样品岩性、图像及裂缝、粒度、磨圆度等物性信息。

    ● 激光扫描共聚焦物性分析技术

    应用激光对岩石样品逐点、逐行、逐层扫描,微米级三维重构成像,形成岩石孔隙、孔隙结构、含油性等立体图,快速提供精确的岩石物性、含油性及泥页岩有机质分布参数。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