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8版:中国石化报08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七夕“乞巧”—她们的“拿手巧技”

2024年08月09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16.8K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在2006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传,七夕节最初是为了纪念一个被称为“七姐”的织女,她被民众视为纺织女神,崇拜她的女子在农历七月初七晚上会向她乞求智慧和技艺。所以,七夕节最早叫作“乞巧节”或“女儿节”。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写道“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这是古代文献中最早关于“乞巧”的记载。在七夕这一天,女孩们相约一起穿针乞巧、投针验巧,许愿得到智慧,变得心灵手巧。历经千年演绎后,这个传统节日如今被赋予了更多的爱情含义,但在我国甘肃、广东、香港等地区过七夕节仍保留“乞巧”的核心传统。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乞巧的本意在于创造与创新,中国石化海内外的女员工都有属于自己的“拿手巧技”,她们在工作中精益求精、不断突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巾帼传说”。在七夕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看看来自不同国籍、不同岗位女员工的巧心巧手、巧思巧作。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