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碳纤维2024年08月07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产品名片: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新型纤维材料,具备出色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密度是钢的1/5,强度是钢的7~9倍。在目前已量产的高性能纤维中,碳纤维具有最高比强度(强度/密度)和最高比模量(模量/密度)。此外,碳纤维还具有耐腐蚀、耐高温、耐疲劳等特性,以及良好的可加工、可设计性能。 在体育领域的应用: 碳纤维可分为不同规格丝束,1K、3K、6K、12K、24K属于小丝束碳纤维,48K及以上属于大丝束碳纤维。在同等力学性能水平下,相较大丝束碳纤维,小丝束碳纤维性能指标更高、更稳定,更适用于滑雪板(杆)、羽毛球拍、棒球杆等体育用品,能够使终端产品在保持高性能的前提下更加轻便,且不易变形。目前,上海石化生产的小丝束碳纤维已被广泛应用于棒球杆、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钓鱼竿等体育竞技及休闲类产品的生产。 生产销售企业: 上海石化在国内碳纤维领域的科技研发起步较早。2005年,该公司成立腈纶研究所,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全面进入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领域。2012年,12K小丝束碳纤维率先投产。2018年,上海石化突破大丝束碳纤维技术,成功研制出国内真正意义上的48K大丝束碳纤维,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2年10月,我国首套48K大丝束碳纤维国产线成功投产,推动上海石化大丝束碳纤维从研发试产走向规模化生产之路。 近年来,上海石化发挥产销研用一体化优势,结合市场导向,基于12K小丝束碳纤维的生产实践经验和48K大丝束碳纤维的工艺创新成果,大力推进应用性基础研究。他们通过精准控制氧化炉和碳化炉工艺参数,强化全工段质量管控,成功开发出采用硫氰酸钠湿法纺丝工艺路线生产T700级24K小丝束碳纤维的产业化生产技术,实现了产品性能等级的提升和产品性能的基本稳定。此外,他们及时对接客户,提供从生产现场到客户现场的点对点服务,推动小丝束碳纤维远销河北、山东、广东、贵州等体育用品生产基地,在高端体育产品领域实现新应用。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