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走进阆中2024年07月3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魏 龙
魏 龙 初识阆中,缘起川30井那把大火。 那把惊天动地的大火,是川北地区区域性找油找气的首次重大突破。1979年10月,父亲所在的5009井队从贵州高原奔赴四川盆地,参加川北石油会战,承担阆中双龙与南部老鸦一带的油气普查勘探任务。 1980年8月,贵州公布高考成绩,我落榜了。茫然之时,收到父亲的来信,他叫我“到四川来”。懵懵懂懂的我就这样来到了川北阆中。 那时候,阆中还没有桥,过嘉陵江全靠轮渡。 我平生第一次到东滩坝坐轮渡,十分新鲜和好奇。渡船上,行人、摩托车、拖拉机和汽车挤成一堆。渡船在一声鸣笛后缓缓倒行,随即调转船头,向着江心而去。 江风习习,渡船悠悠。我倚在船尾静静欣赏嘉陵江两岸的独特风光,全然没了高考失利后的痛苦。船到江心,左摇右晃,让我感受到江的心跳。同船的本地人让我知晓了这四面青山、三面绿水的风水宝地,叫阆(làng)中,不叫良中。 顺江而下,过了河溪渡口,再下行几条弯弯曲曲的河道就到了老鸦。老鸦公社附近,是5009井队所在地。 我奇怪此处地名为什么叫老鸦?其他地名都取得美,这儿地名却怪怪的。向老乡打听才知道,这里乌鸦特别多,故得此名。 父亲来渡口接我,休息几日后便带我到阆中东风中学找老师,希望参加补习班,准备明年高考。当老师得知我的高考分数后,顿时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用方言连声说:“莫法、莫法……”复读无望,渴望变成失望,我低着头灰溜溜地跟着父亲回到了老鸦。 没想到,我人生第一个低谷竟然落脚在乌鸦喜欢群集的地方。沮丧且无奈的我,独自徘徊在嘉陵江边的悬崖上。望着漫天飞舞的老鸦,我不晓得路在何方,也不晓得“嘉陵江边迎朝阳”哪一天才会来临,可我知道读书能改变人生。 在老鸦公社和5009井队找不到复习资料,也寻不到想看的书,我就拿着报纸爬到山腰上,大声朗读,直到口干为止。只要不下雨,我就往山上跑,读完报纸就坐在坡上发呆,或躺在草丛里听钻机轰鸣,若听到喇叭声,我会腾跃而起,俯瞰满载钻杆的卡车摇摇晃晃地开进井场…… 一天晌午,父亲从山下上来,气喘吁吁地对我说:“走,下山,不念报纸咯,念书去!” 进入阆中古城区,过张飞庙大门口,紧邻右边就是阆中中学。 当时的阆中中学比一般中学大好几倍,校园中央有一块平展展的土坝子,四周有大榕树、银杏树、桂花树和枇杷树。花木外围坐落着校办公楼、教室和学生宿舍。我的宿舍在二楼,是一栋砖木结构的四方形小楼。当我急匆匆地把背包和日用品拎进宿舍时,发现整个长条形房间里空荡荡的,啥也没有,只有深红色的木地板投映着阳光。房间里没有床,我便解开背包把垫褥铺在地板上,再整理好床单、被子和枕头,最后在枕头上放一块浅蓝色的大枕巾。 转天晚上,10多张床单就在我的地铺旁边依次展开。他们都来自偏远农村,有学习的机会,跟我一样欢喜。我们不觉得清苦,反而觉得在地板上聊梦想未来挺有情趣。 高考补习班开班前,学校对60多名同学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摸底成绩似乎跟座位排序有关。结果,我坐到了最后一排。 一天早上,教室来了一位中年老师。他瘦高个子,戴着眼镜,穿一身灰色中山装,左兜上插一支钢笔,文质彬彬。他刚开讲,我就被他富有磁性的普通话所折服,完全沉浸在《岳阳楼记》的意境当中。全班同学都随着老师的激情而激动,我也随着老师的哽咽而泪目。后来听说,这位授课老师是四川省特级教师。 历史老师个子不高,穿着随意,花白头发和抬头纹饱含沧桑感。他上课只拿一个搪瓷茶缸,什么课本、讲义、辅导资料统统不拿,也从不板书。他像说书人一样把历史课本讲成历史故事,我们自然听得津津有味。 时间不久,我的座位就前进了一排。 住校期间,守时是本分,宿舍刚熄灯,我马上脱衣睡觉。一次半夜醒来,发觉边上一溜地铺上空无一人,十分惊讶。室友跑哪里去了?我穿上衣服跑下楼去看个究竟。走到教学楼处,我看见每一个单元每一层楼道的灯下都有同学在看书或背书。哟喂,他们全在发奋攻书,只有我在昏睡百年。从那之后,楼道灯下多了我的身影。 一次测试后,我的座位又前进了一排。 一个天色灰蒙蒙的中午,父亲来校找我说:“走,回去,不补习咯。井队在招工,你可以去当临时工。” “我不想当临时工,我要考大学,我的座位已经冲到中间一排啦。”我把脖子一梗,不高兴地回应道。父亲一怔,沉默片刻,语气黯然:“你母亲没工作,是家属,又没得收入。你还有两个妹妹,都在上学……” 父亲为难的话像一盆浇头的冰水。我才意识到一个铁一般的事实,就算我考上大学,恐怕父亲也承担不起…… 望着父亲疲惫的眼神,我心中五味杂陈。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坚定地对父亲说:“爸,我跟你回去。我会努力工作,也会继续自学,总有一天,我会让自己的梦想照进现实。” 回到井队,我一边勤奋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学习。每当夜幕降临,嘉陵江畔的灯火阑珊,我总会想起那个梦想开始的地方。那些夜晚,我常常坐在嘉陵江边,对着满天星斗默念着心中的誓言:“无论多难,我都会坚持下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适应了井队的生活,也慢慢地在工作中找到了成就感。虽然我的大学梦在嘉陵江中游搁浅了,但我相信,只要心中有梦,总有一天能够实现。就像嘉陵江的水,无论遇到多少曲折,最终都会流向大海。 (作者来自西南油气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